吕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禁毒英雄,这里的“他”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琦善

D.陈化成

2、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历史课上,同学们复习了以下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由此可以推断本节课复习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4、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 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③《马关条约》开重庆为商埠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强”“求富”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童”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同,平均地权”

A.①③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6、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7、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但其中第二次合作是外力迫使的,这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以后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卢沟桥事变后不久,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主张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参加的重大军事活动应是(       

A.北伐战争

B.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

C.抗美援朝

D.百团大战

9、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意大利——《马可.波罗行纪》

C.古希腊——《俄狄浦斯王》

D.古印度——《天方夜谭》

10、“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团体或政党由他创建的是

①兴中会 ②华兴会 ③中国同盟会 ④光复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2、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认定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 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 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

B.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1992年,开放了重庆等沿江城市

D.深圳是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4、下列与“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道路的开创密切相关的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

15、因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下列事件的因果关系搭配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

C.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南京临时政府

B.资产阶级

C.全体国民

D.革命党人

17、秦朝与西汉在对待儒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两者的根本目的却都是为了( )

A.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 加强思想控制与君主专制统治

C. 笼络知识分子   D. 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18、2013年12月3日,中国新闻代表团启程出访意大利。如果你是这次代表团的随行人员,想提前了解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知识,你可以搜集的内容包括(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周恩来曾经说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材料所述在“天安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C.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20、“在各方面,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其最重视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他们可能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洪秀全、洪仁玕

D.陈独秀、胡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日本首相是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 ,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3、将右边内容前的字母填入与之相匹配的左边人物前的括号内

屠呦呦(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江泽民( )

B.发表“南方谈话”

周恩来( )

C.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

D.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邓小平( )

E.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标志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

(2)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______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______

 

25、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设置了 节。

26、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27、主要内容:开放________、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________;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________

2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公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29、如下图人物是____,他领导了____,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年,转折点是____

30、观察《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在图中方框内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中文名称。

A.洪秀全在此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B.1853年,太平军攻占此地并定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认真阅读下面两幅照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我国政府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手中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说说这一构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举人们为何会群情激奋?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3)梁启超认为:“(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