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面数据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思想的解放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娱乐活动的丰富

3、“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某校打算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应当选择去

A.长沙

B.上海

C.北京

D.武汉

4、“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下图中该会议的举办国是(  

A.A

B.B

C.C

D.D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视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的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营是( )

A. 《新青年》   B. 北京大学   C. 《每周评论》   D. 清华大学

 

8、全面内战爆发的大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A.陕甘宁边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这实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文件的颁布(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长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分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铭章失去联络,……遭遇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的重要意义是(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C.标志着日军速亡中国战略的破产,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19世纪末的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曾经坦言:“决不可让日本渗透到中国的心脏而在辽东半岛攫得立足点……为俄国的最大利益着想,应维持中国的现状。”为此,俄国(     

A.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C.提出了”门户开放”照会

D.联合法、德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1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金田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13、如下图所示为学生王晨的中学毕业证书。该证书颁发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14、建国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建国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到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面对生活的变化,陈友汉内心的想法可能是(  

A.如今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5、义和团揭帖说“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又宣传神灵附体可以刀枪不入。这些思想体现了义和团的特点是(  )

A.反清且英勇无畏 B.爱国但迷信落后

C.反帝且盲目排外 D.扶清但反对封建

16、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D.钱学森——“计算机之父”

17、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1997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交接仪式,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8、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以下哪一原则的提出

A.“求同存异”

B.“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

19、在谈到一位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去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皇帝”是指

A.道光

B.咸丰

C.同治

D.光绪

20、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不能从该图读出的历史信息是(     

A.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战场

B.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

C.汀泗桥、贺胜桥是北伐的重要战役

D.北伐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895年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壶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__________

22、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____;1992年,邓小平____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内容

(1)英雄邓世昌牺牲的战役——

(2)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广大人民分得了土地。

25、《北京条约》中,又增开了_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___给英国。

26、民国元年的时间是——________

27、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_;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在毛泽东支持下,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9、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____;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

30、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这是一场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请回答:

(1)这场运动是什么?它在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分别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谁?地方的代表是谁?请写出一个

(3)这场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了吗?请说明理由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哪国?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和推行的外交政策各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请列举我国这个时代外交成就三例。

(4)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成就硕果累累,请列举一例。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3、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担负起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争取民族解放与复兴的重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二大结合中国实际,确立了最低纲领,该纲领的地位是什么?为了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内战的标志是什么?解放区军民在开展自卫反击的时候,采取了怎样的作战原则与方针?

(3)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民主法治建设、经济建设、脊梁担当共同购织了新中国建设史。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材料一:

会议:①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两次会议的名称及主要法律成果。

【经济建设】

材料二:为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从1953年起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如下图)

   

        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一五计划中,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是哪些生产部门?这一计划的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影响?

【脊梁担当】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3为人物都是民族脊梁的代表,请从中选取一张图片人物,说出该人物的被称为“民族脊梁”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