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以下能够反映“伟大传奇”的诗句是( )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劝世良言梦幻传,全承天命起金田
C.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图自强
D.北伐正势如破竹,江山气象焕然新
2、“十月金秋起风云,雾照边关烟满城。唇亡齿寒安危系,义旗跨江助友邻。”上述诗词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 )
A.目的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3、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要求黄埔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其讨伐的主要对象有
①袁世凯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 《每周评论》的创刊
B. 《新青年》的创刊
C. 《民报》的创刊
D. 《天演论》的发表
5、对如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B.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6、下列哪一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A. 公车上书 B. 戊戌政变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洋务运动
7、1954年,全国人民对首部宪法草案进行过三次大讨论,包括各大城市组织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共八千余人参与的第一次讨论。这说明该宪法的制定
A.体现中国人民的意志
B.遵循西方国家的民主原则
C.体现《共同纲领》的内容
D.体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下列中国近代杰出人物与其历史功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复——《天演论》
B.鲁迅——《狂人日记》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魏源——《盛世危言》
9、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西安事变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10、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人们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D.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11、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2、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这一结论说明的是
A. 《南京条约》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影响
C. 《瑷珲条约》的影响
D. 《马关条约》的影响
13、如下图是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在中国的战争》,图中文字的意思是:“在中国的战争:我们坚定地鞭打他,并忠诚地合作,鞭打,鞭打,耶!”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读图,对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表明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宣告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D.成功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15、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英雄,被孙中山誉为“不愧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1907年在浙江绍兴英勇就义,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刘道一
D.秋瑾
16、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和约谈判中一再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方法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他们的目的得以实现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南京条约》
17、1856年,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英法联军 B.美英联军 C.日俄联军 D.英德联军
18、“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国家对该企业改造形式是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19、1901年签署的《北京议定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有学者评论,“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玉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由此可知( )
A.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清政府正式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20、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这部“伟大文献”是( )
A.《双十协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填空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22、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3、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24、
(1)图一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指挥了___________战役,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图二的人物是____________,1915年底,他与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爆发。
(3)图三的内容与____________有关,该事件在___________年发生的。
(4)图四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它和我国的_____________节有关。
(5)图五的人物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_______________思想传播的先驱。
25、铭记抗战
(1)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_________
(2)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引起国共摩擦。_________
(3)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顽强斗争最终英勇就义的将军是_________
(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取得胜利的战役_________
2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让_______给英国;_______(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
27、______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28、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____—1895年。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定北京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0、1949年__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伟大的历史人物顺应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请问哪次会议确定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请写出八路军总指挥和新四军军长的名字。
(3)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坚决抵抗。请分别列举一位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指挥军队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领导人的姓名
32、“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土地改革的文献,写出这部文献的主要内容。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哪一旧制度?从此哪一阶级消失于历史舞台?
(3)为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国家引导他们参加了哪一组织?带领他们走哪一条道路?
(4)如果让你调查今天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你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写出一例即可。
33、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不少中国人进行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该运动的前期是如何“师夷长技”的?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爆发的是哪一侵华战争?这一运动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4)同样是向外国学习,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起来?
34、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寻正确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四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什么杂志?文中的“德先生”及“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亲历者们找到的新的革命方法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胜利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这条革命胜利道路上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百年求索路漫漫!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