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2、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说:“中国永远不会忘记非洲国家。”请问以下哪项外交成就的取得与非洲国家密不可分(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建交
D.万隆会议
3、下图为一枚破损的邮票,其中破损部分的文字信息可能是
A.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B. 湖北军政府成立
C. 二次革命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伴随着外来文化传入、政局更替、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生活》,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C.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D.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5、这次会议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七千人大会
D.中共十二大
6、握手是人际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礼节。下列图片中的握手反映的是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海峡两岸的交往
C.民族团结的加强
D.香港澳门的回归
7、近年,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标志着中国民主法治进程更进一步。从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对外开放的提出
D.三大改造的推行
8、“(1935年1月)10日,周恩来副主席对曾美下了一道命令:中央准备召开一次特别会议,参会人员较多,内容十分机密,让他去找一所安全且大一点的宅院。”周恩来说这次会议“特别”是因为( )
A.会议内容重要
B.会议时间长
C.会议地点隐蔽
D.会议规模大
9、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篇章。习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B.当地农民思想觉悟高
C.国家重点扶植的试点
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0、为了解决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历史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
A.一国两制
B.独立自主
C.九二共识
D.互不干涉
11、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写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此宣传的思想是
A.无政府主义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资本主义
12、下图是抗美援朝的政治宣传画,该作品( )
A.推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B.反映了中国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努力
C.宣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D.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1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写到:“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 )
A.要求中国割地赔款
B.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有这样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他之所以感受到“金沙水拍云崖暖”,主要是因为,红军在金沙江
A.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B.逐渐由幼年走向成熟
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5、尼克松在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是签署了
A.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 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建交公报》 D. 《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
16、下列事件发生时,孙中山不在现场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时 B.中国同盟会成立时
C.兴中会成立时 D.中华民国成立时
17、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中共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18、“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建立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19、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过:1895年中国的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其中张謇选择了( )
A.洋务
B.变法
C.实业
D.革命
20、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管全国教育,设立京师大学堂是
A.洋务运动的结果
B.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C.戊戌变法的结果
D.辛亥革命的结果
21、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画“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里画“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里画“C”。
历史事件 | 代表人物 | 性质 | 影响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 梁启超 | 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 |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加快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改变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____)
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____)
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____)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____)
2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将____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__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3、1894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24、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 。
2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政策;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6、______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7、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事件是______。
28、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 》,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9、艺术成就
(1)绘画:______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______》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2)音乐: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创作的《毕业歌》,冼星海作曲的《______》,反映了抗日救亡的主题。
(3)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30、__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3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根本原因是?借口是?暴行是?
32、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响?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请问该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窃取?为限制其权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33、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4、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见证了中国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历史的变迁,请你根据 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上海的命运?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是为了到达什么目的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
(3)图三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发表的什么文章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图四反映的这次爱国运动的主力是什么?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