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1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1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全而建成小康社会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涌现出一批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被蒋介石追授为二级上将的是(   )

A.左权 B.张自忠 C.马本斋 D.杨靖宇

3、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西征 ③定都天京 ④安庆失陷 ⑤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②④

D.①③②⑤④

4、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评述中,最全面的是(     

A.这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B.这是中国人民从普遍愚昧落后到广泛接受民主自由观念的思想解放史

C.这是因列强的入侵而使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殖民掠夺和侵略的屈辱史

D.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

5、20世纪80年代初,在大规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B.调整国民经济

C.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D.转移工作重心

6、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A. 教育   B. 海洋高科技   C. 高等教育   D. 电子产业

 

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8、下面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图片资料。由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图片说明:

在东北坚持抗日的义勇军战士李宗仁在台儿庄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八路军与民兵配合拆毁正太铁路

A.正面战场抗战 B.敌后战场抗战

C.八路军与民兵抗战 D.全民族抗战

9、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国民党失败原因是政府和军队的腐败

C.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D.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10、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军事人才的摇篮,这所学校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是  

A. 孙中山   B. 廖仲恺   C. 蒋介石   D. 周恩来

11、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下列你认为最有可能评上1898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是

A. B.

C. D.

12、1936年为了停止内战,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中不包括(

A. 广州   B. 厦门   C. 上海   D. 杭州

 

1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赔偿巨额白银

B.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使馆界

15、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黄埔军校建校时的一副对联。据此判断该学校最初的办学宗旨是(     

A.培养军事人才,创建革命军队

B.增强军事实力,建立军阀统治

C.教育军校学员,发扬献身精神

D.实施学校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16、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袁世凯死了”,下联:“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联和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最主要理由是他

A. 窃取了革命果实

B. 排挤孙中山

C. 出卖了洋务派

D. 公然复辟帝制

17、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8、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的是(

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

C. 五四运动   D.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1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20、某班开展了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他们讨论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辛丑条约》 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数目最庞大、________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2、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23、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24、古田会议:1929年12月,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5、影响: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6、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27、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8、后果:_____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

 

29、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填空题

(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中国近代探索相关的事件名称。

①自强求富开近代探索之先——_________

②变法维新圆救亡图存之梦——_________

③三民主义创民主共和之国——_________

④民主科学启思想解放之门——_________

(2)请列举与下列中国近代科技成就相关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⑤铁路工程师__________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⑥化学家_______________发明联合制碱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样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这次会议的召开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新时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全面小康,100年波澜壮阔,100年壮丽辉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的什么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八一枪声”发生在什么地方?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秋收起义后,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在井冈山土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

(6)“长征壮歌”中我党在1935年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7)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8)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9)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我党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了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把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3、列举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两幅图共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为此获得多项国际殊荣。

(2)依据材料回答,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因此获得哪一美誉? 

材料三: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的政策及作用。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总结出两条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