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7年国庆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领政治局常委集体拜谒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如下图,该图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辛变革命   D. 五四运动

 

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3、1956年,有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他能够看到的情景是(  )

A. 工商业者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B. 各地农民分田到户经营

C. 人民庆祝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D. 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C.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D.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5、李鸿章在《据实陈奏军情折》中称甲午战争“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近代西方观察家也将此役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清军消极抵抗

B.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日本蓄谋已久

D.李鸿章的好大喜功

6、下面的诗句描写的内容与下图所示建筑有关的是:(     

A.革命雄狮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

B.群龙得首自腾祥,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7、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重大胜利的是(  )

A. 李宗仁 B. 朱德 C. 彭德怀 D. 佟麟阁

8、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9、它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是(       

A.《申报》

B.《东方杂志》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10、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11、清末北京的一位小商贩说:“在东交民巷这地界儿,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儿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左”倾错误不包括(  )

A.“大跃进”

B.“文化大革命”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50年前,我国首次造访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见图)是(     )

A.第一颗氢弹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14、下图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表述准确的是(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5、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A.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

B.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C.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16、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材料所属战争的胜利

A.基本消灭北洋军阀,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B.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17、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18、从1922年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事件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大罢工

19、下图统计数据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关于(       

A.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局势

B.科教兴国的战略

C.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阐述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0、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火烧圆明园 D.鸦片战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实现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我国在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的社会制度是——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5)中国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

23、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24、各个时代都会涌现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35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1936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__胜利会师。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的文件:  

(4)1897年近代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7、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国家主席___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8、1851年洪秀全发动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废除________,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2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割地最多的条约是《______》。

30、为了纪念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政府设立了一个节日是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中两党为实现统一进行了哪场战争?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是什么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4)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2、近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西方殖民者贪婪无耻而清政府又腐败无能,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人民心里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让我们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了解这段历史。

问题一:领土丧失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哪次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问题二:巨额赔款

(4)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多少?

问题三:主权进一步沦丧

(5)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次侵华战争之后?

问题四:社会性质变化

(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说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7)《马关条约》的影响?

五:认识提升

(8)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3、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一个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探索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什么转变?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建立?

(2)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率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的什么地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三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缺点?为此,在全国掀起怎样的运动?(请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或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要建设怎样的经济体制?最终目标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