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时,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2、一位同学为制作手抄报搜集到的资料有“歼20战斗机”,“战略核潜艇”,“东风系列导弹”,“辽宁舰、山东舰航母”,据此可知他的手抄报题目最有可能是( )
A.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B.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3、能体现中国军民团结抵御外侮的战役有( )
①血染卢沟桥 ②台儿庄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不是“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的是( )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C.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 )
A.活力
B.向心力
C.感召力
D.凝聚力
6、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7、“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减租减息
8、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 (万元) | 日产量 (万袋) |
1911年 | 10 | 约600 | 4.3 |
1919年 | 120 | 约4500 | 18.8 |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生于1844年,60岁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搬出位于东交民巷的祖居
B.参加科举考试
C.参加中国同盟会
D.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
10、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1、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2、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3、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的共同思想精髓是( )
A.社会主义理论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14、中国近代(1840-1949)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15、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梦是习近平于2013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
B.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D.为实现“中国梦”,我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6、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化名“李德胜”“胡必成”,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围剿”
B.日本对抗日敌后根据地发动了扫荡
C.国民党全力围攻了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7、最符合下面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B.世界的大团结
C.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
1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D.增大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使会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周恩来的外交才能
D.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20、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中共一大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21、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2、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23、1947年,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4、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到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_的梦。
2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____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签订《双十协定》。
27、《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________、_________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_________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瓜分中国狂潮。
28、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推翻了________。
29、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0、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哪些地区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至今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由于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3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3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请分别写出他于1894年和1905年建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名称。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写出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2021年7月,一位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一百年,撒在望志路106号的一颗种子/已经茁壮成一片茂密的森林//一百年,从嘉兴南湖出发的一艘红船/已经掀起惊涛骇浪传出巨龙的呐喊”。
(1)材料一的口号是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请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
(2)材料二中的诗句歌颂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