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土地革命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继续进行阶级斗争

B.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

C.进行经济建设

D.进行土地改革

3、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4、语汇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形势图相符的语汇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孔家店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虎门战役

B.廊坊阻击战

C.大沽口战役

D.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周年时

D.实施改革开放100周年时

7、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的标志是 (   )

A.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   B.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   D.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8、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民主”“科学”

9、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     

A.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

B.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

C.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东北领土多达

A. 7万多平方公里   B. 60多万平方公里

C. 100万多平方公里   D. 150多万平方公里

11、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能够反映20世纪80年代农村变迀的是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凤阳小岗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12、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史到2016年也才整整240年,美国历史开始于

A.华盛顿就任大陆军司令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林肯当选总统

D.《巴黎合约》签订

1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 《天津条约》   B. 《望厦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材料中的“痛苦、失序、混乱”主要指(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C.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6、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个彻底地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2023年3月12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起的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18、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

A. 都是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 都是武装斗争

C. 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 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19、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某地后,血腥屠杀当地中国人近两万人,全城仅存36人。这一血案发生在(  )

A. 威海卫   B. 京师   C. 南京   D. 旅顺

20、如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口号:义和团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

22、_____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23、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共十七大上,______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4、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是___

25、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____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6、百万雄师过大江指___________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影响、作用、意义:___________

27、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8、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__。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_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9、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________年。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最先践行的是安徽凤阳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丹江口市某中学打算以“中国共产党光辉奋斗百年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开天辟地】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请你从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武装暴动】

(2)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生死攸关】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战略决战】

(4)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学有所悟】

(5)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它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哪一制度的正式确立?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意义。

3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中华民族独立后,在民族复兴大道路上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富国梦的道路,“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5)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筑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材料二: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材料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为“寻找新出路”而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出现“许多历史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你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