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 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六号
3、在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中,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是( )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训练新式军队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开办新式学堂
4、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在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有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够彻底 B.旧军阀依然存在
C.未推翻清朝统治 D.果实被袁氏窃取
5、下列对解放区土地改革过程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地主在嚎啕大哭
B.农民在为给地主交租发愁
C.很多青年农民在排队当兵
D.政府干部在找中农做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6、李鸿章,安徽合肥人,19世纪60年代提出“外需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他对内实现主张的措施有
①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创办福州船政局④创办轮船招商局 ⑤创建北洋海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7、《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下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 年代某期的封面,报道中美外交的一次重大活动。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于1971年的夏天
B. 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8、疟疾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发明青蒿素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莫言
D.钟南山
9、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近代史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在家中读报纸 B. 人们见面就叩首,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C.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11、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2、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意在说明洋务运动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没有真正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无法让中国富强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进行军事改革
B.没有发展经济
C.顽固派的阻挠
D.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13、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下列哪一条你认为是中国失败的根源
A.清朝经济的落后 B.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清政府急于求和
1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回顾改革历程,其最早的受益者是
A. 工人
B. 农民
C. 医生
D. 教师
1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16、陈独秀率先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并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大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族、民权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1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布局。下列关于“四个全面”布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闭关自守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8、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19、下图是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邓小平理论 D. 毛泽东思想
21、1951年,______(地点)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0——1953年的______(事件)战争的伟大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2、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在北平接受共产党和平改编——
(3)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4)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
24、1894年11月,孙中山在____建立兴中会,提出了“____”的口号。
2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的指挥者是____________。
26、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_______。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 _______外交政策。
(4)第一届政协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
28、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3)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是 。
29、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斗争,创造了“________”局面。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________》。
30、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官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个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两次运动最大区别是什么?
32、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在历次战争中均以失败结局的共同原因。
33、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
34、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图一回答,上海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2)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进程。图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运动?以此事件为开始的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特点?
(3)图三反映的是事件发生在巴黎和会后,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在图三所示历史事件影响下,结合图四回答,上海发生了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列举一个参加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