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7年1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答记者问说,中国愿与日本友好交流,但绝不会容忍歪曲历史,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行为。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

A. 1931年9月

B. 1936年12月

C. 1937年9月

D. 1937年12月

2、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

C.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是中国落后的表现,应予以废除而代之以拼音文字,这种现象表明

A.新文化运动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

B.新文化运动也存在局限性,有绝对否定的偏向

C.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历时时间最长,历经14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取得最后的胜利。下列战役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平津保卫战

D.长沙会战

5、《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6、“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下面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7、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湘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8、若以战前的1937年6月为标准,截至1948年8月,法币(注:南京国民政府货币)贬值了400万倍,物价上涨近500万倍。由此可见,加速国民政府统治崩溃的因素是(     

A.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危机

B.国民党军事进攻全面受挫

C.解放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

D.中共中央战略部署的正确

9、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1860年,圆明园惨遭劫掠,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据此判断“马首铜像”最早的拥有者参加了(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雅克萨之战

11、20世纪30年代,据当时逃至天津的难民称,“前日下午由沈阳开出之北宁一0二次车”“车内拥挤不堪”“居民纷纷向关内迁移”。大批难民逃往关内是因为爆发了(  )

A.辽沈战役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2、袁世凯炮制“宋教仁遇刺案”,又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其皇帝迷梦,复辟帝制。袁世凯牺牲国家民族大义等诸多恶行遭到讨伐,仅仅八十多天的皇帝梦就破灭了,最后在绝望中死去。那么,下列哪一事件因袁世凯的“梦”逝就此结束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护民运动

1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14、文化大革命开始于   ( 

A.1946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6年

 

15、下表反映了1922—1923年中共领导的工人的运动,由此可知,中共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时间

运动名称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打倒北洋军阀

D.创建人民军队

16、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公开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之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宋教仁案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B. 梁启超发表了《讨袁檄文》

C. 袁世凯称帝后,接受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 护国战争以失败告终

17、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的著名运动是“一二·九运动”

B.1937年12月,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C.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D.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8、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能明确地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革命的纲领。上述问题的解决始于(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还动荡不稳,但是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势不可动摇。国共重新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制

C.团结抗日

D.民主建国

20、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

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

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下图,将代表下列地区的字母代码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A.1951年5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B.1949年9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2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感党恩,学党史,跟党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哪一历史小件?在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怎样的一条正确革命进路?

(3)在古田会议中确立了怎样的建党建军原则?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4)中共七大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党的光辉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3、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4、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_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

2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颁布___________(内容看书),随后制定___________

 

26、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_____当选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著名水稻专家_____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7、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83年,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已基本在农村普遍实行。

29、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30、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2、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请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发展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和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分别写出 1972 年中美、中日"越洋握手"的史实。

(3)写出1999年"洗雪国耻"的史实? "金砖会晤"反映出中国怎样的外交布局?

(4)回顾中国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3、相关链接题,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1839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海海战中率舰冲向敌舰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创立拜上帝教,领导太平天国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持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洋务重臣,为中国近代化立下功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摘自《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材料三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藉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摘自《陶豆网》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与“割台湾,偿二百兆”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老人被驱逐出东交民巷”依据的条约,并概括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