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加上海外私人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在1000万件左右。从下面《中国文物流失概况简图》可以看出,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高峰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战争时期
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
A.国际环境
B.人民的积极性
C.党的正确领导
D.客观经济规律
3、如果你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前一年出生,20岁时你去欧洲大陆旅行,可以看到:( )
A.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C. 路易十六被处死 D. “热月政变”
4、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中外纪闻》
B. 《知新报》
C. 《时务报》
D. 《民报》
5、道路决定命运。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载人史册。”这里的“工作”是指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通过第一部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讨论香港问题
7、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宋案”—二次革命
B.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
C.袁世凯死亡—北洋军阀分裂
D.黄花岗起义失败—护国战争
8、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9、下图约法二(《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了约法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所学判断,当时( )
A.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
B.袁世凯权力得到了法律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近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0、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在炼钢原料匮乏的年代,群众将家中的铁器和铁锅投进小高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该现象出现在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2、漫画描绘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3、请你仔细观察下图,下图的寓意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B.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
14、下图这本杂志曾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要阵地,并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5、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大江南北,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其曲作者是:
A.冼星海
B.聂耳
C.徐悲鸿
D.郭沫若
1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颂扬的历史伟人是( )
A. 周恩来 毛泽东 B. 毛泽东 邓小平
C. 邓小平 江泽民 D. 江泽民 胡锦涛
17、《我没有到过圆明园》载:一场洗劫,一把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点燃“大火”的侵略者是
A.英国 美国
B.英国 法国
C.法国 德国
D.美国 德国
1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0、某班墙报上,“历史上的今天”一栏,有几个关键字被人不小心擦掉,剩下这样的话:“敲响了封建帝制的丧钟,揭开了民主共和的序幕。”被擦掉的几个字可能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渡江战役
21、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
章号 | 历史时期 | 主要事件 | 春联编号 |
第一章 |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 土地改革 |
|
第二章 | 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
第三章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全面免除农业税 |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成为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
(3)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3、下图是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4、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1)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A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B
(3)这次战争的各个战役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25、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__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和_______、_________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26、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实现“和平之旅”;2015年,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7、同盟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
①《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制度。
③各种革命团体以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和光复会。
④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成立的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_____的革命组织。
(3)成立的概况
①成立时间: 1905 年8月,
②主要组成成员: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
③成立地点: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
④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⑤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_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⑥机关报:大会决定创立《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⑦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__。
(4)成立的影响: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8、《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币要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两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47年5月1日成立的自治区
B.1965年9月9日成立的自治区
30、洋务运动为中国的_________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
31、“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根据下图回答:
①该图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毁坏的?
②侵略军有哪些?
32、
一些学者把中国近代化过程总结为“一个序幕,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序幕,分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中国近现代化历经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请回答:
(1)三个阶段有什么共同点?
(2)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3)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拿破仑创造的奇迹包括哪些方面?
(3)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事件,对两国社会制度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4、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层面的近代化)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制度层面的近代化)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口号分别是什么?说出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变化?
(4)分别说出两次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
(5)谈谈你对近代化探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