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A.齐白石
B.茅盾
C.徐悲鸿
D.洗星海
2、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展览馆的一幅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时局图》,引起习近平的久久凝视。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A.清朝阶级矛盾尖锐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3、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转战陕北
4、《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九二共识”在两岸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B.加强两岸经济发展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方针
6、2022年6月5日,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航空航天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奋斗。我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是( )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1999年神州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
D.2005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7、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商讨国共合作宣言
D. 签署了《双十协定》
8、中国近代的“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与“民主、科学”三种思想的共同点包括
① 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④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⑤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
A. 8月15日 B. 9月2日
C. 9月9日 D. 10月25日
12、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
A.莫言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
13、被称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1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商人对中国打击鸦片走私不满
B.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C.中国闭关锁国损害英国人的利益
D.中国落后于英国
1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英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法美联军
16、“…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
D.渡江战役
17、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
C.“一边倒”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但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20、有义和团揭帖写道:“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种狂热主要来自( )
A.知识分子的宣传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朴素的爱国热情
D.对清政府的正确认识
2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①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121页最后一段
落后原因:民族工业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压迫。
24、下图所示人物是抗日民族英雄,他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他在亿万同胞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请写出他的名字。
25、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26、经过:1937年8月13日,________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7、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____________。
28、“他”被誉为“铁人”一名大庆石油工人______。
29、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的________使太平天国________。
30、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决定创办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1、列举从1839年到20世纪第一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各不少于三个事例)
32、指出我国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完成的时间。三大改造在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影响分别是什么?这一时期我国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33、写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依次出自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反映的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