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百年辛亥》组歌)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2、哪一个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3、1949年9月,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新纪元的伟业。下列与此次“伟业”相关的有( )
①中心议题是建立新中国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具有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确立于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古田会议
5、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淮海战役
7、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 筹建新中国时
B. 制定宪法时
C. 修改宪法时
D. 中共“八大”上
8、石牌保卫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被西方军事家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右文是时任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出战前的誓言,此事发生于公历( )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 |
A.1941年5月27日
B.1942年5月27日
C.1943年5月27日
D.1944年5月27日
9、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下列有关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黄河大合唱》一聂耳
B.《阿Q正传》-茅盾
C.《田横五百士》徐悲鸿
D.《愚公移山》齐白石
11、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爱珲条约》
12、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此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青蒿素
D.青霉素
1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北洋西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14、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化大革命”经历者,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5、2022年,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人们可以参观“西藏和平解放史”展览并在寄语墙上留言。下列最适合写在寄语墙上的是( )
A.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B.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16、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它最终废止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这种情况,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D.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8、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鲁迅的作品
A. 《狂人日记》 B. 《文学改良刍议》 C. 《敬告青年》 D. 《庶民的胜利》
19、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20、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2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5、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南北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焦点是_______的废存问题).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______和_________。作用:激发了___________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____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美国内战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性质)②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_______率先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26、五四运动前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后期的运动中心在____。
27、____________(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8、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9、填空题: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_________。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
3.领导虎门销烟的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___________ 。
30、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2)“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会议内容还有哪些?
(3)这次历史转折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让你感到自豪?
32、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来那些富贵的精神遗产?
33、“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赋予五四运动什么洋的性质?人民在这场斗争中取得哪些成果?运动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4、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材料二 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 1957-1962 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 年和1992 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