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时值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中国在某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毛泽东的下列进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3、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文物保存下来了,对此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佟麟阁

C.李宗仁

D.傅作义

4、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和平、民主、建国” D.“打倒列强,除军阀”

5、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 新中国成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 土地改革完成

 

6、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这证明了

A.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高了人民建设祖国的积极性

7、有人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其中“取新器”和“握旧物”中的“新”与“旧”的对象分别指(     

A.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

B.新的制度和旧式武器

C.新的思想和旧式武器

D.新的文化和旧的制度

8、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全国各地广泛宣传变法,其中严复在天津的一份报刊上宣扬“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号召变法图强,这份报刊是下列哪一个( )

A.《民报》

B.《国闻报》

C.《万国公报》

D.《申报》

10、如图为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圆明园遭到了抢劫和焚毁,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抢劫和焚毁”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日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1、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一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抗美援朝

B.开国大典

C.土地改革

D.西藏解放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20世纪60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

1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 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 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 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4、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里的“伟大转折”是指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5、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农民积极报名入社”,这里的“社”是(  

A.农业互助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6、某班正在演出历史剧《百日维新》,其中一个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位同学扮演的角色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光绪帝

D.康有为

17、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飞夺泸定桥

B.强渡大渡河

C.四渡赤水

D.巧渡金沙江

19、面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有

①武昌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运动

④广州起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我国陆军、空军、海军及第二炮兵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陆军、海军 、空军、第二炮兵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

C.陆军、海军、第二炮兵部队 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部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这支部队更名为______

22、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3、方针、政策、战略是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国家而在不同领域提出的,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我国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战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创举是____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____

(4)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____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____

24、_____ (军队)在抗美援朝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_____ (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5、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26、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_____,采用____练兵。____利用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______的大城市;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的特征。

28、报刊的兴盛与流变是中国近代社会风云突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思潮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填写表格。

 

代表政治派别

主要思想

图1

 

 

图2

 

 

图2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9、1911年4月,______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因寡不敌从,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0、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一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一一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列举出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

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史。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它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习近平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人物激励着中国人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探究一 (品歌曲,了解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吊吊,踏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在与歌曲相关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的一个英雄人物。

探究二 (观图片,传承时代精神)

(2)材料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三位杰出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什么?请举出一例这一时期取得的工业方面的成就。

探究三 (读文献,感悟先辈智慧)

材料三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基本设计。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体制的设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对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途径及步骤的设计,他设计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全方位的开放。

——摘自杨胜群《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3)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材料三说一说你的依据。

探究四 (绘图表,领略伟人风采)

材料四 周恩来在外交事业上的大事年表

时间

外交事件

1953年底

接见印度代表团

1954年

访问印度和缅甸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1972年

与尼克松举行会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5)综合上述探究,请你谈谈如何看待历史人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