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 禁烟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戊戌变法
2、在列强侵华战争中,迫使清朝皇帝弃北京出逃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3、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参加瓜分中国狂潮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B.积极争取台湾岛的控制权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4、陈独秀曾撰文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 自强、求富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民主、科学
5、美国史学家Harold 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人的历史成就主要是
A. 抵抗外国侵略,提倡向西方学习
B. 实现中国统一,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推翻封建王朝,推进中国民主进程
D. 提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现代化进程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中国的禁烟运动,教训清政府
B.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C.割占中国的领土
D.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7、陈独秀曾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和进步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提倡爱国与进步
D.提倡爱国与科学
8、“它”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材料中的“它”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9、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0、1971年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一结果表明( )
A.海南博鳌亚洲论坛胜利闭幕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成功
C.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战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 )
①张之洞 ②洪秀全 ③曾国藩 ④杨秀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
A. 广东陆丰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 广东革命根据地
13、下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画中握手的两个人分别代表的是( )
A.八路军与新四军
B.北洋军与国民革命军
C.南昌起义队伍与秋收起义队伍
D.红军与解放军
14、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中国迎回109位“最可爱的人”。他们曾经的战友是( )
A.黄继光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5、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促使中国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16、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C.高举自强、求富的大旗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7、下图是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深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 北伐战争的推动
18、“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山东地处东亚、毗邻太平洋,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山东半岛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20、有诗词写道:“突击湘中,全国震动。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这首诗描写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
B.辽沈战役
C.贺胜桥战役
D.红军长征
21、政治、经济方面
(1)目的:巩固_______,争取抗战胜利。
(2)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结果: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意义:敌后战场与__________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2、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3、中国在英国的炮口逼迫下被迫开放了______、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2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5、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消极________、积极________________。1944年,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________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26、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跶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7、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___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接受________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28、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9、1935年,(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0、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6年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3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32、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推进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这一事变的方针是什么?确定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由内战到联合抗日”还做了怎样的努力?
(3)从1948年9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抓住时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包括哪几次战役?战略决战的意义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战胜利后,又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战胜了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而建立了新中国,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学们对相关历史很感兴趣,请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
(1)材料一中毛泽东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并概括长征精神。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着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感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