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下列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一般都大规模超额完成
B.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一五期间,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从此,我国彻底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迈进
2、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3、在朝鲜战争中,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舍身堵枪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 )
A.黄继光
B.罗盛教
C.董存瑞
D.邱少云
4、宣传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下图两幅宣传画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大大调动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
B.使我国的工农业产量大大提升
C.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D.严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2022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写道:“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社论反映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全方位外交
6、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辛丑条约》
B.《黄埔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7、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
8、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明显占据优势,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但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分析根本原因是
A.军队多寡 B.民心向背 C.占地多少 D.党员人数
9、《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如表中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A. 割让香港岛 B. 战后赔款 C. 五口通商 D. 协定关税
10、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该军事行动旨在(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1、“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运动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2、下列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 粮票、布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B. 银行卡、互联网、私家车、出国旅游
C. 个体户、身份证、移动电话、豪华小区
D. 模特、快餐、安居工程、菜篮子工程
13、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时间: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7年12月、1945年8月15日等。该同学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学习西方,师夷长技 B.救亡图存,改良维新
C.民族团结,抗战必胜 D.民族解放,中国新生
14、以下有关抗美援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朝在军事实力上大大超过美国
B.抗美援朝是一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C.抗美援朝,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极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15、“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16、2019年1月,BBC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其主要原因是她
A.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B.参加了“863”计划的制定
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发现了有效抵抗虐疾的青蒿素
17、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迅速爆发 D.根除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影晌
18、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说到:“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合作,巩固全国统一,我们准备把这些宣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该“宣言”( )
A.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B.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19、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它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0、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自由贸易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21、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__;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2、补充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
(1) 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的主张。
(2) 年, 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 ,以此作为都城。
(4) 年,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
(5)1895年,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6)1898年,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正式开始。
(7)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出了“ ”的旗号,揭开了反帝斗争的序幕。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节日的时间或会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年月日)________
(2)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
(3)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________
25、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平方千米。
26、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阵地是《_____》和________。
27、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8、召开: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______全国代表大会。
29、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30、洋务运动时期,为培养政府急需的人才,洋务派兴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______。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以上口号出自中国近代哪次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2)这次运动前期的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后期运动主力是 ,运动中心在 。
(3)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4)这次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直到抗战胜利,一共坚持了多少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2)1936年底,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是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列举抗战的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的名称
(5)列举在抗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党最高的将领。
(6)列举在抗战中两个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三例)
(7)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3、(探究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1)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首先在哪里取得胜利?
(探究二)
(2)试从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领导的这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功绩。
(探究三)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4、所谓近代化,指的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救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由此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说说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4)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
(5)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