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材料观点认为( )
A.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
B.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C.实行分封制是为了使诸侯王互相猜忌
D.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2、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指的是: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4、到北京看到圆明园的残迹,不禁心生怒火。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是
A. 英法联军
B. 英国军队
C. 俄国军队
D. 法国军队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洋务派是“中体西用”的实施者,他们以“中体”为依托,使“西学”得以进入中国。这里的“西学”是指( )
A.西方先进技术
B.资本主义制度
C.民主共和思想
D.西方文化典籍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
A. 《中华民国约法》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钦定宪法章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帝国。以下措施中,不属于元朝时期实行的是( )
A.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B. 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C. 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D.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8、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 称“老爷” B. 行握手礼 C. 缠足 D. 行跪拜礼
9、“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0、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以重工业为主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11、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西藏和平解放
D.青藏铁路建成
12、《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到(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 C.金田起义 D.永安建制
14、“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的影响也以席卷一切之势涌入西方”。历史学家布恩的观点反映出亚历山大的扩张( )
A.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中断了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
C.对东西方的社会造成了破坏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15、1902年,北京城茶馆里四个人在聊天,张一说:“我参加过太平军。”李二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赵四说:“我现在住在东交民巷。”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现实
A.张一
B.李二
C.王三
D.赵四
16、共歼敌1万余人,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万家岭战役
17、下面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18、下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的封面。制造这场“大劫难”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俄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
19、有诗词写道:“突击湘中,全国震动。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这首诗描写的是
A.秋收起义
B.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
D.红军长征
20、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刊发《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 D.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失败
2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公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 。
22、在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并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________。
2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劳模。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铁人”——________、兰考好书记——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等。
2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25、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________。
26、填图
(1)请写出图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点ACD
(2)请在图二中填入《马关条约》除苏州、沙市外的另两个通商口岸的名称。
27、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8、全民族抗战:枣宜会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29、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东南海疆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____________(人物)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______(人物)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0、观察下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B.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地——遵义
C.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吴起镇
31、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请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基本方针 | (1)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
前提基础 | (2)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
民间团体 | (3)请写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促进统一,海峡两岸成立的民间团体名称。 |
贡献力量 | (4)你将来能为祖国统一做出怎么样的贡献? |
32、(简答题)
(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农民阶级抗击外国侵略的运动。
(2)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什么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中共在1945年8月做出了什么努力?
(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请说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哪场运动的标语?这场运动发生在什么时间?运动前期的地点是哪里?今天,我国的哪一个节日来源于这场运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篇】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材料二:见下图: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索篇】
材料四: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做。……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了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改革篇】
材料五: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材料六:“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材料一中《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4)材料四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有哪些?
(5)材料五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6)结合材料六回答:最早做出这种尝试的是哪里的农民?这种尝试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7)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请你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