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411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 澳门   B. 虎门

C. 香港   D. 香港岛

 

2、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A.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3、护国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维护了民主共和

C.消灭的封建帝制

D.推翻了封建统治

4、对联往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对联“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反映时代是(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5、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

A.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训练新式军队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改革政府机构

6、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是

A.工人

B.农民

C.商人

D.青年知识分子

7、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8、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表示,共产主义者是最不反对使用和平方法废除私有制的人。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股份分红政策

B.廉价收购政策

C.和平赎买政策

D.强制没收政策

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十年文革,我国尖端科学技术也有新的发展。”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飞船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1、1912年元旦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12、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3、“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这是毛泽东主席对抗美援朝出战的高度概括。下列是小刚同学整理出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①背景: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②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过程: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把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④意义: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14、“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A.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B.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5、“1864年7月19日,湘军将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轰塌10余丈,攻入天京。”材料反应的事件表明( )

A.太平天国建立

B.太平天国达到极盛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上述内容可能出自(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7、“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结合教材所学,材料主要说明( )

A. 党章的推陈出新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

C. 党的伟大,领袖的英明 D.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8、义和团运动在战斗中提出的口号是(

A. 扶清灭洋   B. 反清复明   C. 反帝反封   D. 反清灭洋

 

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20、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在( )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井冈山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洋务运动时期口号是_____

2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分别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4、____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5、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________

26、背景: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7、在我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是________

 

28、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曾经出现的两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_

2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起( )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制度。

30、当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成为______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回答:

(1)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2)洗劫圆明园的是哪两个国家?

(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4)请写出在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中的一位爱国人士和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假如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1)请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3点)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民主法制建设破坏最严重的是什么时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3、(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其中哪一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

(3)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的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四: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地位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不断重建文化自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