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
B.
C.
D.
2、“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4、德国的法学家耶林强调,“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下面属于第三次征服的是( )
A.建立罗马帝国
B.以基督教为国教
C.修建大竞技场
D.建立罗马法体系
5、有人认为:“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材料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中共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6、创造性地进行改革开放,一次次实地考察指导,立足长远、谋划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每一步都牵动着中南海,倾注着党中央的心⋯⋯”材料表明,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局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7、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甲 | 签订《北京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乙 | 签订《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丙 | 签订《南京条约》 |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丁 | 签订《辛丑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甲
B.乙
C.丙
D.丁
8、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9、漫画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图:漫画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
A.法、俄
B.英、美
C.美、俄
D.英、法
10、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可见,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11、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C.高举自强、求富的大旗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2、下列反映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变化的是
A.身披西洋服,脚穿西式履
B.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C.官场“大人”“老爷”叫不停
D.小脚一双三寸莲, 作揖跪拜大人前
13、自清朝以来,《中国地图》的形状颇似一只昂首的雄鸡,但在中国近代由于哪一个国家的大肆侵略,使雄鸡的鸡头和鸡尾变小了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14、“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A. 淮海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废除跪拜,代之以鞠躬、握手,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这体现了( )
A.民主科学的风尚
B.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C.新旧并呈的文化特征
D.多元发展的社会特征
16、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振兴中华
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17、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6年
B.1917年
C.1918年
D.1919年
19、五四运动对中国影响深远。观察下列图片,从中可以归纳出的信息是
A.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是学生,后期是工人
C.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20、被称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政策是( )
A.公私合营
B.赎买政策
C.按劳分配制
D.经营责任制
2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鸦片战争期间, 在吴淞率众英勇抵抗,血洒炮台;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
指挥全舰官兵奋勇杀敌,结果全部壮烈殉国。
(2)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国家是 。
(3)1915年,陈独秀在 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______、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而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后的代国歌是《_________》,国旗为_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
(2)她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提取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______。
26、1924年1月,_________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28、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______两面大旗、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29、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___________。
30、写出相对应的思想理论名称。
(1)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2)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1、回答下列解放战争和民族工业的有关问题。
(1)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签订了什么文件?
(2)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3)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运动?状元实业家是谁?
(4)近代国家举办的最高学府,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32、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里程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际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33、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
34、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3)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