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这所大学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中国十四年抗战历程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3、“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A. 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 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鸦片战争从此爆发
D. 清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4、“当年在大鹿岛海域,北洋海军投入了几乎所有战船和兵力与日本交战。打捞致远舰,打捞起的是一段历史,一种民族的精神。”材料中致远舰当时的管带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叶志超 D.徐邦道
5、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7周年,下列有关邓小平同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行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B.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C.中共十四大上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
D.他的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6、“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B.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7、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梦的实现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8、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攻克__________后,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
A. 永安 B. 武汉 C. 长沙 D. 桂林
9、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维新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同治帝
10、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1、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衰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 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
A.八国联军 B.美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美联军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年代,经历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3、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口口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任,立志救国救民(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
14、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府院之争
B.军阀混战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15、有评论:“……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成败不可单拘限在刘邓在大别山的战斗损失上,……脱离后方,以弱击强,能够全建制的坚持到全局范围的战略反攻,这便是伟大的胜利。”评论针对的是
A. 重庆谈判
B. 全面内战爆发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7、“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
A.背景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8、标志着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9、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评价的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解放战争胜利
C. 新中国成立
D. 解放南京
20、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了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2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____、协调、____________、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2、西安事变:①根本原因:___________②目的:___________③时间:1936.12.12发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共态度: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___________到西安调停④结果:西安事变___________。
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89页一段
23、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_。
24、______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5、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日最庞大、主权表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这一条约是在____战争后签订的,该战争发生在1900年。
26、虎门销烟的领导者: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8、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________,叶挺任军长。
29、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战役,其指挥官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_________指挥下,八路军发动了100多个团参加的重大战役,称之为“百团大战”。
30、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2)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________。
(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________。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如图)。
材料三 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
——《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
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出海口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
——《瑷珲条约》(节选)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在领土、主权方面有什么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表格。
城市名称 | 相关史实 |
武汉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因此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①”他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治制度终结。 |
北京 | 1919年5月在北京爆发的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③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③召开。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延安 |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④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⑤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了⑤。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33、综合探究
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分别写出中共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
——红色歌曲《十送红军》
材料二 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月七日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对此大吃一惊的军部和政府的一部分消息灵通人士,不约而同地秘密派出了各自的视察人员。
——《今井武夫回忆录》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凌晨的上海街道悄无声息。大资本家荣毅仁打开大门,走上街头,看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全部睡在路边。他们身着一样的军服,分不清是军官还是士兵。这时一位军人和蔼地向荣毅仁要一碗开水,荣毅仁立即让家人送来一碗开水。结果,要水的人并没有喝这碗水,而是蹲在一个伤员身前,用铁勺向他嘴里喂水。这一幕让荣毅仁永记在心,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感叹说;蒋介石永远也回不来了!
(1)材料一中的歌词再现了红军告别苏区开始长征时根据地人民送别红军的不舍之情,请你写出红军长征时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影响至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七月七日的晚上”指的事件是什么?抗日战争中,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3)谈谈你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
(4)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中任意两场战役的名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