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工业品 B.侵占中国领土,走私鸦片
C.获得领事裁判权 D.虎门销烟
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
A.国家全面开放所有食品市场定价
B.我国已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C.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4、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是
A.自强与求富 B.迁都与变法
C.民主与科学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5、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B.
C.
D.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
C. 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7、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新中国成立后三年经济恢复以后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下列图片表明:
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世界认可
B.和平统一已成定局
C.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得到深化
D.两岸关系一帆风顺
9、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0、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11、有诗云:“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欲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指的是战争的失败(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图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拍摄的照片,田中角荣访华
A.使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促使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C.直接导致与中国建交高潮的出现
D.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
13、这场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社会原有的这种独立封闭发展的状态,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对文中“这场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使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14、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指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部署
15、董必武在描述中国近代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首诗中说道“革命声传画航,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
A.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共合作破裂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得到了改变
16、为巩固新生政权,我国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 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和追歼残余武装和土匪
B. 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和肃清反革命分子
C.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实行土地改革
D.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D.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18、“从这幅《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主要位于( )
A. 东南和西北地区 B. 东北和西南地区
C. 东北和西北地区 D. 西南和西北地区
19、1984年,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实行按需分配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实行自由资本主义
20、20世纪,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A.
B.
C.
D.
21、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22、1856年,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3、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的过渡
26、【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这项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7、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8、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梦想是有起点的。
(1)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 运动的爆发。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0、1895年,______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38年,______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1、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 ||
步入近代 |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 |
变革 | 经济工业化 |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
政治民主化 |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 |
思想科学化 |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
32、问答题: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2)历史意义:
33、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上激战,致远舰管带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哪位民族英雄?
(2)战胜国在“和平会议”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的青年学生在示威游行中的什么口号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性质?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到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东北抗日联军是由哪个党派领导的?
(4)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3500多万人。请列举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三位高级将领。
(5)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已经实现的“两个主义”是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实际是指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指出当时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次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哪两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