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2、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司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的举措是(     

A.赎买政策

B.走市场化的道路

C.国家无偿没收

D.合作社

3、朱德的诗句:“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谁去东北领导抗日斗争(  

A.叶挺

B.朱德

C.杨靖宇

D.刘伯承

5、对联的内容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对联反映“大跃进”运动的是(     

A.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B.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九州

6、刘湘在致张学良的电文中认为张对蒋的行为“无非欲促成抗敌救国之伟业,以求我国家民族之生存”,指出“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该言论体现了刘湘(     

A.赞成张杨行为,灭蒋抗日

B.主张和平解决,共同抗日

C.痛斥张杨行为,积极反共

D.解密复杂局势,反对抗日

7、近代中国,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因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大、威望高而当选为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他就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严复

D.侯德榜

8、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意味着我国必须(     

A.转移工作重心

B.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C.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势力

B.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C.使中国开始走富强道路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0、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八大

11、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了

13、北京、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两个城市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下面历史事件中两个城市先后成为事件中心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和平解放

B.武力解决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1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

B.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6、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目的不包括(  )

A.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欺骗世界舆论

C.欺骗人民

D.争取国内和平

17、“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18、中国人起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19、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革命性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0、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呈现一场精彩、难忘的冰雪盛宴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奉献了一整套中国方案。这套“中国方案”体现了的发展理念(     

A.协调

B.开放

C.绿色

D.共享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22、武昌起义开始时间:  _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_

23、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4、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

25、发动西安事变的人是张学良和  

26、下图是______创建于_____   

27、历史遗迹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

(1)圆明园残迹像一座纪念碑,记录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这里的“侵略者”指的____________。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8、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29、近代史上,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____________”。

30、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完成下表。

人物

 

文学作品(最好是本期所学)

 

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树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悲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4)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5)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即解放战争时期)的严重后果。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列举一位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卖国贼。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19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是什么。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