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囗囗囗囗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囗囗囗囗”应指的是( )
A.北京谈判
B.遵义会议
C.西安谈判
D.重庆谈判
2、这个会议是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是指 ( )
①保卫和平 ②实现社会主义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发展民族经济
⑤结成军事联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拥有高度的行政管理权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D.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4、“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百团大战中亲临前线的总指挥是( )
A. 朱 德 B. 李宗仁 C. 杨虎城 D. 彭德怀
5、王兵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字样,搜索到的结果应该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6、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康有为率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7、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8、“如果我们追述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这里的“第一扇窗”是指
A.加入上合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9、“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制度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有一首歌谣唱到:“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千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下列事件与诗中描述的事件有关的是
A.四渡赤水
B.反“围剿”
C.武昌起义
D.武汉会战
11、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12、1919年,大约五千名北京学生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有些历史学家将它称赞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它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共同之处有 ( )
A. 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B. 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
C. 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 D. 清政府强割让领土
14、“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材料中的“它”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
C.在社会上起思想启蒙作用 D.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15、民主人士柳亚子在诗中写道“阔别羊城19载,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诗中表明诗人对重庆谈判的态度是( )
A.希望谈判成功,国家避免内战 B.漠然视之,不置可否
C.反对两党谈判,支持国民政权 D.希望借助外部势力介入谈判过程
16、 “同盟会《宣言》及《民报》发刊词,是中山先生初次公开地向全世界发表他的救国救民族方案。”这一方案是
A.君主立宪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
A.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公布了“一五”计划
18、《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19、下列不符合“侵略与反抗”主题的材料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英勇抗敌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0、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的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清政府禁烟
D.义和团运动
21、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_____________浮雕,发生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2)这一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____________”
(3)这场革命运动总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_。
22、1938年3月至4月,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是________,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
2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层面 | 具体内容 | 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特点⑩ 。 |
技术(器物) | 近代中国首次主动向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① ,为此先后提出了② 和③ 的口号,大力兴办军用和民用工业。 | |
政治制度 |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④ 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为守旧而灭亡。1898年的变法很快失败,此次变法被称为“⑤ ” | |
思想文化 | 1915年。,⑧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⑨ 的号角,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
25、(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①________》,割占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95年,中日签订了《②________》,割占台湾等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③________》,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④________
(5)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⑤________
26、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严重威胁,清政府初步建成多支新式海军,并于1885年,成立_____统一协调指挥;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7、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8、1945年的8月,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投下两枚原子弹。
29、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阵地是《_____》和________。
30、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三大改造是我国的深刻变革。指出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有何不同?三大改造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2、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召开的意义。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起到的作用。
33、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出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史实说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就。
(2)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共经过实践探索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3)国共再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促成国共再次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再合作”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纵观国共两党关系的起伏对中国局势影响,你有何启示?
34、历史图片能让我们最直接地感知历史,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是 ,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
(2)大会上奏起的国歌名称是什么?由谁作曲?
材料二:
(1)图一中跨过鸭绿江的是我国哪一部队?他们开赴到图二中的朝鲜战场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2)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侵略活动?
(3)图三中的纪念碑是无数烈士的鲜血铸就。请举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两例即可),谈一谈他们所体现的崇高品质。
材料三:
图一: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看领到的土地证。
图二: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
(2)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