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同学在搜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大生纱厂这三个企业的资料,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外资企业的扩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前者是不可能实现的   B. 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 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创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领导辛亥革命 D.创办《国闻报》

4、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5、《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贵州省红色旅游区的主题应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抗日救国,前赴后继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总数超过了

A.20万人

B.60万人

C.3万人

D.30万人

7、蒋廷黻说:“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它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这个方案相关的是

A.编练湘军 B.派遣留学生 C.百日维新 D.义和团运动

8、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这里”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上海浦东新区

 

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他推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禁烟运动的开展

B.义和团运动的抗击

C.洋务运动的掀起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该政府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这里的政府是(     

A.北洋军阀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北京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

11、林则徐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最终“君”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望。材料中的“君”指的是

A.魏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12、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其中“两位先生”是指(     

A.达尔文、赫胥黎

B.鲁迅、胡适

C.马克思、恩格斯

D.民主、科学

14、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A. 高速公路   B. 高速铁路   C. “中国速度”   D. 中国网络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赎买政策

B.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最早确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万隆会议上形成的万隆精神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D.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

16、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魏源

 

1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18、建党100年来,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遵义会议

19、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虎门销烟阻止了列强的鸦片贸易   B. 列强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 沙俄企图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D. 英、法两国企图抢劫圆明园

20、《北平日报》报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北平完全解放"标志着

A.辽沈战役胜利

B.平津战役胜利

C.淮海战役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2、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______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23、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

 

2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

(1)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①_________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5、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6、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_______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27、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是什么事件?___

28、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9、图③为新发展理念示意图,“?”处应填入()、()。

30、读图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年,达_____人罹难遇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辨析题(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后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刘爷爷说: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其中最让他激动的是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错误:--------------------------------

理由:----------------------------------------------------------------

 

32、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带给你哪些启示?

33、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化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工业化起步”有何作用?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哪些重大失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人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两位英雄代表,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三、图四人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人物体现的共同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