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公车上书

C. 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 辛亥革命的爆发

 

2、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950年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雷锋默默无闻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

D.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创举

3、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提出的爱国斗争口号是

A. 反清复明

B. 反清灭洋

C. 扶清灭洋

D. 反帝反封建

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丙点到丁点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建设事业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中共八大决定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6、“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7、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8、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解放区的天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A、②①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 D、①⑤②③④

 

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是

A.日本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10、下列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口号是   

①自尊 ②自强 ③求真 ④求富 ⑤师夷长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1、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其中包括(     

①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抗美援朝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企业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汉阳铁厂

14、《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大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次“大革命”是

A.辛亥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改造

15、1970年4月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一号飞船试飞成功

D.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6、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如下四条建议,其中最根本的是

A.迁都定天下之本

B.练兵强天下之势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下诏鼓天下之气

17、“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从这段话中主要可以看出(     

A.清朝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B.中国处于贸易出超

C.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8、依据下表可以得出(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北洋军阀的割据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破坏

B.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C.袁世凯时期中国各种进步势力推动社会进步

D.民国初期中国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9、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表明邓小平

A.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主张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0、1899年美国外交官海约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写道:“我们当然反对肢解那个帝国(指中国)……同时我们意识到了保护我们在那个帝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的重要性……”为此,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是(     

A.独立侵华

B.划分范围

C.争当霸主

D.“门户开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0年,我国建立了   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个沿海城市。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

 

2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4、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5、意义:这是抗战以来中国______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27、“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___________ 。

 

28、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284月,陈毅与_______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4811月,陈毅参与了_______战役的统一指挥,该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29、学习历史,要了解历史的时序,学会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特区;④两个凡是;⑤一带一路;⑥原子弹;⑦小康社会;⑧公私合营。

(1)将材料一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 ;B: ;C:

30、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

(3)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纵观历史,中国屈辱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的,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其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19世纪末,日本通过什么战争打败了中国当时实力最强的北洋舰队?这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抗争,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32、(1)开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是哪一场运动?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维护民族利益所作出的两项重要决策,谈谈你的认识。

33、说说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的战术行动是什么?简述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山精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先生生对台湾念兹在兹,光复祖国的宝岛是他谋求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兴中会时,中山先生就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他曾在1900年、1913年和1918年三次到访台湾,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给深受日本殖民压迫之苦的台湾同胞以莫大的希望与鼓舞。

——新华社《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使命》

材料二: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史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是指哪一场战争后签订了哪一条约造成的后果?“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以“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的感悟。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得摘抄原文,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