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B.被法国作家雨果谴责为“强盗”的两个国家是英国和美国

C.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D.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3、14世纪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的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A.大学

B.租地农场

C.庄园

D.城市

4、“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述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设置驻藏大臣

D.解放新疆

5、1937年10月至11月,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20万人协同作战,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创造歼敌逾万的纪录。忻口战役反映了(       

A.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B.持久战战略产生积极效果

C.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6、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

7、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 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 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9、“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抗日战争

10、百团大战的指挥官是

A.杨靖宇

B.朱德

C.彭德怀

D.周恩来

11、资本输出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手段。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明确确定允许列强进行资本投资、开设工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12、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兵(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宣言旨在( )

A.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 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 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13、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14、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D.义和团火烧教堂

15、“……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欢呼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抗美援朝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见下面的图示,哪个字母所代表的时期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A.a

B.b

C.c

D.d

17、下表反映了

武汉御桥乡贫农陈友汉家占有生产资料的变化

时间

耕地(亩)

农具

产粮(千克/年)

建国前

很少

没有

350

土地改革后

15亩多

齐全

1600

A.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农业增长有利于国家工业化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D.土地改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18、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为(     

A.设立工厂

B.割地赔款

C.协定关税

D.开埠通商

20、彭德怀指出:“抗美援朝运动使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同仇敌忾、打退美国侵略者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通过各方面来支援军队及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远东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彭德怀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A.显示了抵御外辱的信心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增加了经济建设的动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_________”。1947年,_____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两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47年5月1日成立的自治区

B.1965年9月9日成立的自治区

23、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24、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2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_____)。

26、19世纪70年代外国势力侵入新疆,清政府派________收复新疆;至________年,除伊犁外新疆的其他地区都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__年中国收回伊犁。

27、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

29、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30、______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2)请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之后,应该有很多感悟,请你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去做?

3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筹建革命组织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才能救中国,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哪个革命团体?

(2)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组建了革命政党。请说出这个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二:宣传革命思想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三:领导革命斗争

(4)举出辛亥革命的高潮是哪次起义?

问题四:窃取革命成果

(5)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谁窃取了?

问题五:感悟革命成果

(6)回顾辛亥革命的斗争历程,革命群体和人才英雄辈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城,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使得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