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国家遭到列强入侵,决定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已之力,你最有可能进入下列什么地方( )
A. 时务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福州船政局 D. 京师大学堂
2、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 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C.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D.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4、西藏于1951年实现和平解放,说明( )
A.没必要进行武力威慑
B.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西藏的农奴制得到废除
5、对下图所示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翻译《共产党宣言》
C.在上海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D.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7、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切实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件大事情。往前追溯,孙中山先生也早已关注并提出了“民生”,在下列主张中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8、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畔,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里,小明对该书的内容作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为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给清王朝带来的影响
C.描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9、“数千兄弟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象州⋯⋯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这段材料所描述的史实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0、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区别“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不同。下列属于历史解释是
A.1859年,太平天国制定了《资政新篇》
B.1915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D.189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11、“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做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1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
A.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3、国家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本军队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
A.1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以上
D.30万人
14、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命令:“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至榆次段……”。从而打响了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取得对国民党军队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次战役以后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6、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太平天国运动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7、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长沙会战 D.强渡大渡河
18、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提倡新儒教
20、一位历史学家说:“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其中“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的原因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发表《_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劳模。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铁人”——________、兰考好书记——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等。
23、1951年,人民解放军以战促和,最终实现了这片高天厚土的和平解放。这片地区是_________;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
24、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的巩固和建设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如: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壮烈牺牲的是____
25、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
26、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7、______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______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8、为了发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____”。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挥师北上讨袁,____爆发。
29、____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
30、______年8月,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1、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2、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邓世昌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的战役——
(2)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34、最闪亮的坐标唤醒历史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劭文对这个《计划轮廓》是这样概述的:“这个计划轮廓(草案)、实际上只有国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计划,也就是说直接计划在‘一五’计划中大约只占百分之四十点左右。在这个草案中,对我国钢铁、机械、煤炭、石油、电力、化学、电器制造、轻纺、航空、坦克、汽车、造船等工业,提出了具体建设指标和要求,对重大水利、铁路、桥梁建设也做出总体规划。”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传》(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钢铁、机械、桥梁建设上的各一项成就。这个计划的完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你从图二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袁隆平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