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某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该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2、“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3、“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美国的这一表态使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美国承认“一国两制”

C.美国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4、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②①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5、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C.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6、在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A.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瑞金—赤水—大渡河—金沙江—吴起镇

8、以下发生在新中国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③中共八大召开 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

9、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这表明

A.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B.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0、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说:“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材料论述的这一事件(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标志着大陆获得了统一

C.使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1、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   )

A. 制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

C. 开放通商口岸   D. 英国与中国商定关税

1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南海问题

13、2016年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右面的老照片,纷纷推算它拍摄的时间,准确的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60年

 

1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这样做

A.实现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鼓舞了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的斗争

C.提出废除封建制度,改革内政的主张 D.扭转了太平军在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统治表现为(  )

A. 社会稳定,国家统   B. 王朝复辟,恢复帝制

C. 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D.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16、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 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 基于国民党亲英派对蒋介石积极营救的考虑

 

17、宣传壁画烙上时代的印记。图4所示内容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是( )

A.瞎指挥

B.浮夸风

C.共产风

D.高速度

18、强国之路的旗帜召唤出无数英杰。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家是(     

A.

B.

C.

D.

19、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客观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主观看法。下列选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859年,太平天国制定了《资政新篇》

B.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C.189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D.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0、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主要是针对我国的

A.科学文化

B.体育事业

C.乡村生活

D.军工事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学校组织介绍“我心中的名人”活动,你作为一个小主持,如何正确介绍以下名人。

(1)图一是(  ),他的主要成就是培育成功(  ),他被誉为(  )。

(2)图二是(  ),在 70 年代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2015 年她荣获(  )。

(3)图三是(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   )。

(4)图四是(  ),在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_,无情批判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3、“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2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5、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6、_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7、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

(3)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______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 平方公里。

29、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上图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指德国、意大利和__________。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 战后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__________等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__________”的目的,使__________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上图所示的是第__________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标志着此次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4年6月,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中。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___。战争中也是世界上唯—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7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7年是坎坷奋斗的97年,是成就辉煌的97年。

请回答:

(1)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首次合作,联合开展了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为主要目的的什么战争?

(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而后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1934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可贵的长征精神。你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32、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33、观察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什么历史重大事件?

(2)此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

(3)标志着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城市和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

它被誉为农村改革起点,这里的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

它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在改革开放中它艰难转型,通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来努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它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在改革中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

它地处黄浦江东岸,被誉为国际经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让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跃上了新台阶。

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围绕材料中提及的四处地标及其相关的具体政策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点即可)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