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抗美援朝运动
2、在泉州市场上出售一批台湾糖果,糖果上印有两行字:生产日期:民国98年8月15日;保质期:两年.请问:这批水果的保质期到
A.2009、8、15
B.2010、8、15
C.2011、8、15
D.2012、8、15
3、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篇章。习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B.当地农民思想觉悟高
C.国家重点扶植的试点
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A. 甲午战争
B. 洋务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5、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动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关天培
7、小芳去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全称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这一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 党代表制度
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C.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开始实行变法
D.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革命重心转移
B.根据地的开辟
C.红军万里长征
D.古田会议召开
10、习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一个有希望的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里的“他”是指( )
A.董存瑞
B.邱少云
C.罗盛教
D.黄继光
11、从“①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②火烧圆明园③甲午战争中日本旅顺大屠杀”中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
C.列强的侵华暴行
D.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
12、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清朝光绪皇帝发出“台湾无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事件发生在
A.1840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0年
13、1935年,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华北自治运动 D.七七事变
14、孙中山曾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组建中国同盟会 B.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创办黄埔军校 D. 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15、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他”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严复
16、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社会主义建设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17、对下图剪纸所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的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18、“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和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少的现状。这表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牺牲了农民利益
C.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
D.得到苏联的支持
19、中华民族具有反抗侵略的优秀传统。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关天培领导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农民起义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迫使帝国主义投降
20、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和结论。下列哪一项属于历史史实(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该材料揭露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的暴行______。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侵华日军的暴行,并记录在《拉贝日记》中,这一暴行指的是______
22、达.伽马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
错误: 改正:
23、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 )、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24、九一八事变:①时间:___________借口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政策②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③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开始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5、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
26、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27、请把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番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28、从1961年起,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 、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9、美国内战根本原因:南北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焦点是_______的废存问题).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______和_________。作用:激发了___________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____了战场不利的局面。美国内战影响: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__。(性质)②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_______率先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
30、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1、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异同?
32、梳理知识,探究根源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遭受了多次外敌入侵,逐步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作表格,列举其中的主要战争及相关文件,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影响。
(2)结合上表,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主要原因。
33、写出建国初期起到巩固政权作用的事件三例。
34、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 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
(2)简要分析民国初年(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