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 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2、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中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3、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义和团运动广泛开展,义和团的行动纲领是

A. 反清灭洋   B. 驱除鞑虏   C. 平均地权   D. 扶清灭洋

4、下图为1956年11月10日国家邮电总局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中承载的历史事件意义(     

A.党的历史上伟大历史转折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D.确立了新的党的指导思想

5、俄国在这次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俄国在十九世纪中期的这次战争中从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6、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 吴佩孚   B. 孙传芳   C. 张作霖   D. 袁世凯

 

7、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老爷 B.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8、下图的内容是关于西藏解放历史的部分叙述。这段话提到了西藏解放的  ( )

A. 背景和人物   B. 人物和方式   C. 方式和背景   D. 时间和意义

9、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黄海

B.威海卫

C.旅顺港

D.大东沟

10、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由此可知,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     

A.解决农民问题

B.开展军事斗争

C.领导工人运动

D.发展党的组织

11、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施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个人经验的总结

B.集体智慧的结晶

C.不同问题的探索

D.一脉相承的发展

13、中国人民进入全面神圣抗战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 事变   B. “一二八”事件

C. “七七” 事变   D. “八一三”事件

14、绘画作品往往能够定格历史的瞬间,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起义

D.八七会议

15、钱穆先生曾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学成才后被聘为北大、清华教授,抗战军兴,他随北大南渡,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忧患意识,潜心著《国史大纲》,这部著作于1940年出版之后,风行全国,成为各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学子,激发了他们抗日救亡的热忱。这说明

①文人爱国不同于军人,他们的武器是笔

②每个人都是一粒抗日的火种

③《国史大纲》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中国不会亡,激励中国人为自己民族而战,为自己文化而战

④人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自强才可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16、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A. 柳条湖事件

B. 皇姑屯事件

C. 西安事变

D. 马神普事件

17、某人在抗日战争《千字文》中写到“平型告捷,狙歼板垣。南京屠杀,血腥毕见。卅万军民,含恨九泉……晋冀鲁豫,报仇焰燃。”此文直接涉及的史实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淞沪会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敌后抗日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8、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的结束。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专制统治

C. 封建统治

D. 君主立宪制

 

19、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这样一种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科设目,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逐级选拔行政管理人才,具有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特征。这种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

C.行省制

D.金瓶掣签制

20、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成功灵活的外交努力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英国殖民主义的衰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________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________作了准备。

22、洋务运动的时间:从19世纪____年代到____年代中期。

23、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图一)中对应的题号内

A.辛亥革命首义地点:武昌

B.中华民国成立地点:南京

24、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历史的记载,又是现实的纪念,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请根据下列邮票及提示写出相关历史名人或成就

A.________;贡献:《神曲》

B.马丁路德;贡献:________

C.牛顿;贡献:________

D.________;贡献: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25、1927年9月,___________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举行秋收起义。

 

 

26、方针、政策、战略是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国家而在不同领域提出的,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我国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战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创举是____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____

(4)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____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____

27、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28、主要内容

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________、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________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外交: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29、填写下面年代尺上A、B处的信息。下图所示揭示了中国近代史的哪条线索?

A:________B:_________

线索:__________________

30、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__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_,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之路。试问,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是安徽省凤阳县的哪个村?

(3)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开放也在不断地深化,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32、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3、读图并简答

1)上边示意图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军事行动?导致红军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将下列四个选项(字母)填入示意图中适当位置。

A. 吴起镇会师

B. 飞夺泸定桥

C. 强渡大渡河

D. 巧渡金沙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杨静:《庐山谈话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进行20多次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共阵亡130多万人,170多万人受伤。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支持长期抗战,沿海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将企业内迁;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材料三:抗战爆发时,我党党员只有4万人;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总共只有五六万人。共产党在国内外政治影响有限,军事力量弱小。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全国、全世界,军事力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抗战胜利时,我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1)依据材料一,哪一事件加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该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共产党的哪些表现赢得民心出现了材料三中的情形。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