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时英人以约内有增设长江海口一条,欲先察看沿江一带形势,以定贸易口岸,遂于定约后遣水师领事驶驾火轮船由海入江,溯流至湖北之汉口镇悉赁内地船只,由内河行走。”该局面最早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3、下图反映的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 )
江南制造总局
A.机器生产
B.使用雇佣工人
C.产品为军用品
D.出现民族资产阶级
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斗争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北洋军阀政府 D.清政府
6、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能体现这个特点的作品是( )
A. 《义勇军进行曲》 B. 《毕业歌》 C. 《黄河大合唱》 D. 《国际歌》
7、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组织强学会 B.创办《时务报》 C.百日维新 D.公车上书
10、19世纪60年代以来,当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主流的时候,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仅仅从“器物”层面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 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 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富强起来
11、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途中,义和团在哪里成功狙击了它:( )
A. 廊坊、杨村 B. 天津 C. 大沽 D. 西什库教堂
12、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
13、“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水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农民起义的新时代
B.国共两党合作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4、1964年10月外国人评价中国的某件大事时说:“它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件事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的辽宁舰交接入列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5、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时有评论说“习主席对印度的这次访问必将使两国关系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6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曾提出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原则是( )
A. “长期共存”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利益第一 D. “荣辱与共”
1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7、“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歌词里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阿里巴巴的故事出自( )
A.《荷马史诗》 B.《古兰经》
C.《天方夜谭》 D.《马可·波罗行纪》
18、诞生干抗日教亡运动的洪流中,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词和曲是谁创作的?
A.鲁迅、聂耳
B.田汉、聂耳
C.田汉、冼星海
D.毛泽东、冼星海
19、下图是圆明园的残迹图片,关于它,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由此可知,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园林的是( )
A.八国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20、2021年“戴口罩、健康码、疫苗”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21、三民主义中的______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2、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上映的《_______________》。
23、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号召维新变法的思想家是______。
2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_______________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________________,班列六部之首。
25、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_______,共同努力谋求__________”。
26、《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27、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代表在北平召开了________。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28、____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0、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31、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列举三例该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指出该计划完成的意义。
32、下列图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周恩来”、“开始创建革命军队”相关的起义名称。
(2)写出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实施的土地政策。
(3)“工农红军”召开了哪次会议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4)哪一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写出20世纪40年代牺牲的八路军将领一位。
(5)写出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哪一事件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6)在当今的时代,你认为走向强大的中国军队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应扮演何种角色?
33、认真阅读下面两幅照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我国政府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手中收回了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说说这一构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4)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即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主持公道。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优秀青年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其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场运动的性质?
(3)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4)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优秀青年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发扬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