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谁的豪言壮语(   )

A. 梁启超   B. 谭嗣同   C. 陈天华   D. 邹容

 

2、“秋雨秋风秋煞人”秋瑾绝命诗中的句子,表达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秋瑾牺牲于哪场武装起义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广西镇南关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 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B.粉碎敌人第五次反“围剿”

C.开始战略转移﹣﹣长征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实行赎买政策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战略导弹、潜艇待命出航、国庆70周年阅兵”体现的主题是(       

A.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

B.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

C.“两弹一星”成就

D.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威海卫战役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8、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一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B.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C.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9、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0、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宁夏

D.内蒙古

11、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 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昧,抗口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敌 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徐州会战

12、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他突出的贡献是(   )

A.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B.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13、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14、国台办于今年2月8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因岛内政局而变化。”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C.“和平统一、高度自治”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15、小王同学正在读一篇文章,文章的子标题分别是:中国梦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曾说道“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说明李鸿章主张( )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18、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永安建制   D. 打破江南、江北大营

19、“…没有人会预料到,当一个刚刚饱经十年文革摧残的国家复苏起来的时候,会爆发多么剧烈的能量,迎来多么欣喜的未来......这一年,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材料中“中国站上了希望的新起点”指的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表明(     

A.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B.美国放弃在全球的称霸战略

C.中国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意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_______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2、抗争: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________一带狙击敌人,迫使八国联军撤回天津。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___壮烈殉国,结果,义和团在________的镇压下失败。

23、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________秘密召开的。

24、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_______

25、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红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的是——

27、1927年4月18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28、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__________、_________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________ 、___________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29、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学堂——______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______

⑶鲁迅的解剖整个民族弱点,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______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______

30、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所近代军事工厂的名称。

(3)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2、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此条约中破坏领土主权的条款内容。

(2)“…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的是什么?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性质?

33、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爆发于何时何地?

(2)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列举一个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

(4)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了解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4)材料三中美国在哪些方面方面采取了主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