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2、李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其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三大改造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验证这一预言的事件是
A.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推进了西部大开发
D.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5、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下列符合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的题目是( )
A.《解放军的好战士》
B.《烈火中的永生》
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6、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苏联逼债
B.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C.朝鲜战争爆发
D.严重的自然灾害
7、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8、“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战争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9、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0、“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据此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具有落后性和盲目排外性
B.肩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使命
C.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11、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巡谈话
D.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从根本上要变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3、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徐小明同学的爸爸收藏了刊登右图所示文章的一份报纸,下列作为收藏理由的是该文章的发表( )
A.标志着“四人帮”被粉碎
B.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C.标志着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5、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16、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是( )
A.黄继光
B.罗盛教
C.邱少云
D.杨根思
17、某同学在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收集了关于“财税改革”、“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18、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根本原因是( )
A. 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 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 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19、以下是两次党代会的纪念邮票,会议的关键词分别是( )
A. 土地改革、真理标准问题 B. 一五计划、民族区域自治
C.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道路 D.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理论
20、近代史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美国
D.英国
21、从军为国,黄海捐躯是:
22、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我国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4、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5、武昌起义过程: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取得胜利→成立_______政府→推举 _______为都督。
26、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 》,土地改革全面展开。
27、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8、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过程:______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______。
(2)结束:
①结果: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签订了《______》
②主要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9、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会师
30、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31、近代随着西方的侵略,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请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新文化运动期间,由陈独秀创办、成为当时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是?
(2)洋务运动期间,开启了中国新式教育的是哪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设立,发展为今天北京大学的是哪所新式学堂?科举制正式废除是在哪一年?
(3)辛亥革命后,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写出图片所反映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4)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行驶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总特征。
32、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1)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问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中共一大时期选出的党中央最高领导人是谁?
(2)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 任意举出一例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全面抗日局面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33、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他们为什么要发动事变?事变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
34、宝鸡一中八年级(8)班同学,以“重视三农,促进和谐”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改变当时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
【摆脱贫困】
材料二建国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统计表
(2)依据材料二,说明建国初期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
【步入小康】
材料三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收入133.6元增到686.3元。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3)材料三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请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该意见确立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改革目标。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我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幸福家园】
(5)综合上述探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你对实现这一目标有何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