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

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图二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D.图四体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3、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这说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4、“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该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图描述: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6、下列历史事件,与下边这张知识卡片摘录的内容最为吻合的是(       

●1895年。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

●上书光绪帝。

●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A.南昌起义

B.虎门销烟

C.武昌起义

D.公车上书

7、我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 )

A. 鸦片战争 开国大典   B. 中共成立 抗战胜利   C.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D.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8、2005年4月至6月,台湾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领导人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其中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的会见和会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这体现了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是

A. 实现祖国统一

B. 维护世界和平

C. 推动科技创新

D. 促进西部大开发

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0、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关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其颁布于1954年

B. 其体现了民主性和社会主义性

C. 其制定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1、“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与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辛亥革命

B.百家争鸣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讲道:“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A. 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B. 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C. 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D. 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14、张华去威海旅游,带回了一枚邓世昌纪念币,上面有刘华清的题词,“甲午志士不朽,捍疆卫国光荣”。获得这一殊荣的还包括(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曾国藩

D.左宝贵

15、上海从近代开始逐渐成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与外国通商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6、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17、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 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以上材料认为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是

A.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B.脱离了中国实际

C.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D.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18、鸦片战争的主战场是:( )

A.广州

B.上海

C.福州

D.天津

19、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回顾中共一大,大会上通过了党的历史第一个党纲,其中心工作是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领导和组织农民运动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打倒军阀运动

2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A.1946—1956年

B.1956—198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86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4)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______

2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被粉碎。

2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4、民国元年是公元_______年。

25、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6、(题文)开始: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7、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 ______,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9、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

30、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旧制度也开始走向了解体。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苦难历史才宣告结束。

请回答:

(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这段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2例)。

(2)《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

(3)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32、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的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建立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它的具体时间。

【巩固新中国】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什么事件?它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的?

【建设新中国】

(4)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实施了哪一计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哪几个方面的改造?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

【发展新中国】

(6)我国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请再列举一个经济特区。

(7)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重新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曾经,中国雄立东方,创造出千年的荣耀与辉煌;曾经,中国山河破碎,历经百年的磨难与沧桑;而今,浴火重生,在崛起与复兴的征途上,中国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荣耀与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3)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写出“四大发明”中的一项。

【磨难与沧桑】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五: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6)材料五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崛起与复兴】

(7)观察上图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开国大典

(8)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一伟大决策?

(9)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召开……2018年4月8—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中国海南举行……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0)抚今追昔,通过以上探究,说说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