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作品属于赵树理的是

①《小二黑结婚》

②《李有才板话》

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④《屈原》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2、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写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文中提倡的是

A. 民主   B. 科学   C. 新道德   D. 新文学

3、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服饰多元化

D.开埠范围扩大

4、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两国建交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④③

5、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图漫画(     

          “如此修墙”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6、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7、《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19世纪末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标志中国开始步入近代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观察如图,根据如图信息我们可以探究(     

A.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基督教控制西欧的精神世界

C.中世纪西欧的统治思想

D.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0、“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出现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革命兴起

11、“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2、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爆发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3、鸦片战争后,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清朝统治者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4、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前3年海外华人捐献的物资就已超过3000批,平均每个月100批左右,捐献的物资折合国币共计3.5亿元之多。材料说明

A.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海外华人彻底解决物资短缺问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海外华人积极支持中国抗日战争

15、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力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16、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描述的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C.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7、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材料描述的是以下哪一事件?(     

A.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B.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

D.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8、下列标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废除《二十一条》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拒绝和约签字

19、“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兰花草》这首歌曲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创作,在当时迅速走红。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B.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魏源的《海国图志》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20、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该檄文应发表于

A.兴中会成立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

D.护国战争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

(2)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___________

(3)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_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

(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3、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

24、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______。

(2)她领导的课题组成功提取了青蒿素,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______。

26、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__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________年;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

2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2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有关教育的相应内容。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

(2)清末状元   ________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实业救国”道路。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9、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如图)。

材料三  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

——《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

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出海口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

——《瑷珲条约》(节选)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在领土、主权方面有什么影响?

 

3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请分别写出他于1894年和1905年建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名称。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写出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3、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迎来“短暂的春天”。请分析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受哪些因素的制约?20世纪初,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有很多,请举出两个例子。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蒋介石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2)在材料一中的事件之后张学良却以下犯上扣押了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最终怎样解决?

(3)材料二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哪一次战役?

(4)材料三中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是指什么战争的胜利?取得胜利的时间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