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增强企业活力
C.经济体制的改革
D.结束阶级斗争
2、有人说:拿破仑一世并没有建立一个王朝,也没有一套持久的政治形式。但从实际的角度看,他留下的遗产将成为整个法国乃至欧洲的组成部分。这里的“遗产”指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人权宣言》
C.《马赛曲》
D.《拿破仑法典》
3、洋务运动开始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以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实践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
④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5、下列不属于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是
A. 彭德怀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6、“洋教闹中原,佛祖受欺压,圣贤亦蒙羞,佛法五常不再尊,天地一怒止住雨,八百万神兵下天庭,除尽洋教送甘霖。”这首打油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8、新文化运动的代表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求“剿灭”中国文化,采用世界语。上述观点说明新文化运动( )
A.用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片面性
D.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
9、晚清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群体是( )
A.维新派
B.洋务派
C.守旧派
D.拯救派
10、据《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文中“此役”指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包括( )
A.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现代化建设为工作重心
C.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D.通过《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 20世纪初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B. 京师大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C.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等学府
D. 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即刻被废除
13、陈独秀为什么尊称 Democracy 为德先生,Science为赛先生?( )
A.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象征
B.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的思想
C.民主与科学是男权社会的护身符
D.德先生与赛先生是陈独秀的恩师
14、“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它”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5、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谈论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日本投降
D.国共北平和平谈判
16、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
A.粉碎了敌人的山东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D.宣告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17、中央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重大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冲破四道封锁线 D.巧渡金沙江
18、1839年英国到处流传着谴责中国人的小册子,有位作家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就清账了:从今往后,要是你愿意,就让我们友好来往,和善相处。”英国随后拿的岛屿是
A. 香港岛
B. 澎湖列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19、为了驳斥抗战期间出现的速胜论与亡国论,毛泽东在1938年撰写了哪一伟大著作?( )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论持久战》
D.《井冈山的斗争》
20、共享电单车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通过扫码开锁,实现循环共享,这是新时代下共享经济的促成结果。按照全国共享电单车约800万的投放总量,共享电单车行业一年可减少的碳排量达163.6万吨。共享电单车的投放( )
A.表明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B.加速生态环境恶化
C.表明中国已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2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____。
22、“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 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______。
23、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___________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
25、填充题:
(1)_______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
(3)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4)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__________建立行省。
(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_________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__。
(6)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制度的终结。
26、______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7、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二次革命的首发地
B.宋教仁被刺的地点
28、________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戊戌变法中________拒绝出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慷慨殉难。
29、《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30、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
31、五四运动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深远意义?
32、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 》杂志,它创办于 年,是 创办的,它的创办标志着 运动的开始。
(2)它最初的名称是《 》,由它引起的运动的两大口号是_________和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哪两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
(3)材料三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销毁鸦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的爱国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夏宫”是指什么?两个强盗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指哪次战争?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次运动在反侵略方面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5)如果给以上四则材料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