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果你是清朝“洋务派”官员,你会反对以下哪一行动

A.筹办兵工厂

B.兴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

D.推翻清政府

2、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响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由此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造成中国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主权

D.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满怀豪情地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材料旨在强调新中国的成立(     

A.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民主力量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期间

C.“一战”期间

D.抗战时期

5、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的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发生于哪次侵略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5年12月5日—12月20日,国家话剧院上演了2015年度的收官大戏《北京法源寺》。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军队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废除科举制度

7、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力下放给农民。”下列内容能够体现邓小平同志主张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太平天国的都城开放为通商口岸和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分别是( )

A.《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C.《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北京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9、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0、要解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选用的佳句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C.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D.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

11、主张变法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黄兴

D.谭嗣同

12、下列以发生时间或地点命名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七七事变 ②淞沪会战  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13、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所在地是(     

A.广州

B.武汉

C.南京

D.重庆

14、1959年《解放军报》刊载了漫画:《高速度前进》。这反映了当时(       

A.工业发展进程顺利

B.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C.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D.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15、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傅作义和平起义前后的北平为故事发生地,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造就民族振兴、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责任。这个电视剧的背景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A. 神舟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州一号

D. 长征一号

17、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职,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A.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B.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18、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康有为 D.孙中山

20、率先倡导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蔡元培 D.鲁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__________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________的开端。

23、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__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_______年。

24、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最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________

2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26、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8、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________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9、近代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_率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为实现国家统一,__________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率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使祖国统一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30、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的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此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4件)

(2)“讲起八一历史长”,2015年是多少周年纪念?

(3)材料中的“四军”,军长是谁?

32、阅读下列材料:

……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是何人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2)他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归纳他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4)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3、西安事变发生于何时?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

材料二: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摘编自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材料三:

20 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

——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

万隆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基本政策和主张……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摘编自《世界历史》

图A

图B

(1)材料一图片中“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末国家在“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中实施了哪一战略?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并指出香港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指引下顺利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3)材料三图A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首次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图B中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指出万隆会议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