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民主集中制 D. 四项基本原则
2、某班同学要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②公车上书③中华民国成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⑤武昌起义⑥废除科举制
A.①④⑤③ B.②④⑤⑥
C.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⑥⑤③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主要分布于( )
A.北方地区
B.东南沿海
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
4、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边疆形势日益严峻。为此,清政府采取的举措有
①李鸿章收复新疆 ②设立新疆行省 ③建立台湾行省 ④筹建新式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历史地图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判断对下面两幅地图相关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次远行都发生在汉朝
B.参与两次远行的人物分别是班超、郑和
C.都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和经济交流
D.两次远行都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6、“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四渡赤水出奇兵》),此歌词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B.不怕艰难险阻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7、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
A. 英国工业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平津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治中
B.张学良
C.佟麟阁
D.傅作义
9、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著名领导。邓小平获此殊荣的原因是( )
A.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C.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A. 秋瑾
B. 邹容
C. 陈天华
D. 徐锡麟
11、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赎买改造的政策
B. 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
C. 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D. 建立了生产合作社
12、在下列企业中,哪一个是洋务派为实现“求富”的目标而创办的民用工业( )
A.福州船政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4、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望历史,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开端于(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20世纪列强侵华的历史剧,不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 淞沪会战
B. 南京大屠杀
C. 旅顺大屠杀
D. 廊坊阻击战
16、“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严复
17、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C.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18、太平天国政权定都在( )
A.金田 B.上海 C.南京 D.安庆
19、邹容的《革命军》强调“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该材料反映的观点是
A.追求平均社会财富
B.恳请清政府自强求富
C.反抗西方列强入侵
D.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
20、“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材料主要反应了洋务运动( )
A.促进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1、三民主义: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2、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23、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 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4、小明同学在学完第三单元的内容后,制作了以下的学习卡,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第三单元 |
| 人生名片 |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 | |
第9课① 革命 | 职业:革命先行者 | |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 朋友圈:④ | |
第11课② 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 人生挫折:⑤ | |
单元主题:③ | 历史功绩:⑥ |
(1)请你帮他完成学习卡上的内容。
(2)请选择一个对你感触最深的有关孙中山的名言或革命行动,并叙述出来。
2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6、1987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
27、(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①________》,割占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95年,中日签订了《②________》,割占台湾等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③________》,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④________
(5)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⑤________
28、“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___________ 。
2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30、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者。
(1)《狂人日记》
(2)《女神》
(3)《骆驼样子》
3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33、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通过什么政策达到公私合营的状态?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五: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5)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