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对土地改革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1952年底

C. 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2、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是(  )

A.陈独秀 B.董必武 C.毛泽东 D.李大钊

3、1915年,我国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是(  )

A. 《民报》

B. 《新青年》

C. 《每周评论》

D. 《中外纪闻》

4、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5、张老师在讲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

B.国民政府支持

C.社会移风易俗

D.第一次世界大战

6、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     

A.康有为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左宝贵

7、“爱生命,不吸毒”是2017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的宣传语,与世界禁毒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8、我国为了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9、小东的爷爷今年(2013年)八十大寿。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东: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东的正确回答是(   )

A. 民国二十二年   B. 民国十九年   C. 民国二十年   D. 民国二十一年

 

10、香港岛于哪一年割给英国(  

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95年

11、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A.《甲午风云》

B.《国共第一次合作》

C.《护国战争》

D.《重庆谈判》

12、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著名的诗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其知名诗作之一。该诗创作于1949年4月,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日本宣布投降

D.国民党南京政府覆亡

13、“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上”。这十年发生的变化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C.土地制度的变革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15、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C.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D.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16、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七大

17、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掠夺中国大量白银

C.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D.争夺对华贸易市场

18、民国三十八年旅顺学生刘成汉小学毕业。应该是公元哪一年( )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19、“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20、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他曾参与发动了南昌起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参与重庆谈判,他是(     

A.周恩来

B.朱德

C.彭德怀

D.陈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的标志----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4)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22、下图是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最为重要的阵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______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 平方公里。

24、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5、“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6、观察下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

B.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地——遵义

C.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吴起镇

27、( )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______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9、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请结合下列史实写出对应的条约名称。

(1)外国侵略者最初从   中获得领事裁判权。

(2)增开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3)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4)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的条约是   

30、1895年,________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32、   材件:建国伊始,我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奋发努力,勤俭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巩国了新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依据材料回答1949—1952年,中共在巩固新政权方面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3、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的艰难历程,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1)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上焕发出怎样的新面貌?

(2)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哪两大伟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确立的最后的时间节点是哪一年?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请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解读历史,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材料一: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1工具的名称和图2占城稻出现的朝代,并概述图3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图示解读——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分别是哪个政权,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材料三: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徒》整理统计

(3)如材料三对比表所示,人口所占比例变化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史料解读——对外关系】

材料四:“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4)材料四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

材料五: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5)材料五反映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材料五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

【列表解读——边疆治理】

材料六: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表格)

地区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措施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反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6)根据材料六,归纳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