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参加本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很多
B.参加本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范围较广
C.本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能代表全国人民
D.本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经过认真挑选
2、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中国,在中国居住了17年,并在元朝做官。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
B.接见他的中国皇帝是成吉思汗
C.马可波罗会说汉语和蒙古语
D.《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3、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A. 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 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C. 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既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同时又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C. 私有企业改革
D. 股份制企业改革
6、依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C.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
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1950年10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的部队是
A.中国人民志愿军
B.常规导弹部队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战略支援部队
8、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一位工人到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目前已经完成并且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11、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A. 日内瓦会议
B. 亚非会议
C. 中非会议
D. 万隆会议
12、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翻了清王朝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的标志是( )
A.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B. 选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C. 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D.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4、“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下列思想与行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B.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D.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15、作家索尔滋伯里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此处“行军”“撤退”是指( )
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16、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己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 于是开始了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7、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山东舰
B.福建舰
C.辽宁舰
D.奋斗者号
18、下图是李阳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后总结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李阳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
A.英军攻占厦门
B.沙俄割占我国领土
C.日军进攻威海卫
D.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19、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说道:“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机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下列最能反映英国这种愿望的条款有
①五口通商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中英协定关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下列人物与其事迹搭配不当的是( )
A.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B.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C.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D.张作霖——直系军阀,盘踞东北
21、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6年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2、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力量是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20世纪60年代,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人民治理“三害”,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2)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2012年,中国作家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
26、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一场战争是(_____)。南昌起义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_____)的革命道路。1945年,(_____) (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_____)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写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的人物是: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是:
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是:
28、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29、《北京条约》中,又增开了_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___给英国。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_________、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2)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熟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3、观察下面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示意图,分别写出A、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2)写出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写出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的三条主要内容。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为什么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