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华同学制作历史学习卡片,他整理了一组关键词:“富国强兵、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创办科学院、开启俄国近代化”。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斯大林模式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人中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五四爱国运动:此次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最终被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而失败
3、胡适在《新青年》中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是()
A.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4、八年级某班计划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该选择( )
A.武昌
B.北京
C.上海
D.南昌
5、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1927年中共通过南昌起义“孵出的小鸡”是指
A.人民军队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6、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新文化运动”,下列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视剧《觉醒年代》
B.杂志《新青年》
C.论文《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
D.讲座《新文化运动的真相》
7、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经济法
8、石膏雕像“阿格里巴”是屋大维的女婿、部将、密友,他追随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东征西战,最终帮助屋大维:( )
A.赢得布匿之战
B.推行种姓制度
C.打败波斯帝国
D.建立罗马帝国
9、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秋收起义
B.古田会议
C.长征开始
D.遵义会议
10、下图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发行的货币。货币发行年份应是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3年
C.公元1914年
D.公元1915年
1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12、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请猜测这位英雄应该是: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董存瑞
13、元朝管辖西藏地区设置( )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御史台
D.澎湖巡检司
14、合理的推断有助于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村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出现“养猪大王”等专业户;②土地自由买卖:③农民流动性增强;④小家庭增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秋收起义暴动歌》唱到:“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农友军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
A.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B.起义军占领了中心城市长沙
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6、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思想解放
C.近代改革
D.革命团体
17、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担任总指挥的是( )
A.彭德怀
B.朱德
C.叶挺
D.项英
18、清朝前期,西北的巴尔喀什湖和东北的都属于大清领土,清朝后期这些领土被哪一国掠夺?(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19、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列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正确的时间顺序是( )
①金田起义②定都天京③永安封王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⑤天京变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②⑤④
2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_____)、上海为通商口岸;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2、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3、《________》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______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______。
25、1949年9月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________,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_和平解放。
26、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_____________(战争)。近代以来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________.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4)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________。
29、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30、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程度。
31、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ABC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B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C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5)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请回答
(1)周恩来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这表明近代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2)1953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周恩来是怎样打破外交僵局,开拓外交新局面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3、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的新中国并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在20世纪实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解说词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写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一年召开的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决策而开始的?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遮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1)据材料一,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2)该揭帖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必然性,请加以分析。
材料二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却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却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3)瓦德西是如何评价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他的这一评价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