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2、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他们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3、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新四军军歌》 D.《大刀进行曲》

4、民主和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列强的目的主要是

A. 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 摧毁中国的反帝活动

C. 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D. 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6、“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华夏民族,这一口号的提出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密切相关。你能判断这一口号的最早提出者是

A.康有为

B.洪秀全

C.孙中山

D.毛泽东

7、我国对待少数民族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科教兴国战略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和平共处制度

8、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使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巨大的灾难的考验和战火的洗礼,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上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9、1953年,彭德怀说:“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反映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土地革命的完成

10、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高兴地说:“分了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标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使农民得到了土地③使农民翻了身④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五口通商

B.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

D.英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12、对下图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

A.此事件发生于英法联军进犯北京之际

B.太后西逃途中,下令镇压义和团运动

C.太后西逃途中,决定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太后回京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1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对“站立”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人民成为新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人民富裕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4、“台儿庄的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组织敢死队,进行殊死反击。”“(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将士们誓与长沙共存亡,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最终全团仅剩58人”这表明

A.中国军队英勇抗敌

B.敌后民众积极抗战

C.国民政府妥协退让

D.日本军队节节溃败

15、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表明,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使太平天国遇到了以前农民起义所没有遇到的新情况,主要是指( )

A.反动政府的军事装备更先进 B.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用宗教理论作为斗争的武器 D.领导者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1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使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黄埔条约》

C.《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7、六集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下列四项是新中国成立的主题,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国新生   ②历史转折   ③世纪跨越   ④伟大复兴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18、1941年 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发生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次会战是

A.武汉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9、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红军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座终年盖雪。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每日行军71华里。”材料主要说明(     

A.长征增强了红军的实力

B.中国革命历经了艰难和险阻

C.长征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D.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2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C.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2、重庆谈判:

(1)谈判目的:蒋介石(或国民党):___________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

(2)时间:1945.8——10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

2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它成为中国近代史的______;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______平方千米的领土。

24、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引起国共摩擦。

25、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6、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2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____

28、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______政策。

29、______ 所率先锋第四军在北伐战争屡破强敌,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30、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思想引导。

(1)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吧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2)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是?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会议是?

(5)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6)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32、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33、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爆发于何时何地?

(2)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列举一个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口号?

(4)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惊诧西方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缅怀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材料一:朗诵词: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两支革命武装,会师在井冈山。建立工农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红色根据地,用乡村包围城市。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伟大的革命实践。

材料二: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

(1)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与______、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会师井冈山;材料二阐述了毛泽东所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______;材料二说明毛泽东所开辟的革命新道路特点是______理论与______相结合。

材料三:

(2)在图1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政权是由______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图2会议确立以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3会议确立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材料四:红军长征诗词:“古城遵义出真龙,一代伟人毛泽东。赤水河边遗妙笔,金沙江畔走神功。……三面红旗期陕北,英雄弯弓引雕弓。”

(3)材料四诗中,反映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围剿”计划的战斗是______、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战斗是______、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甘肃______

材料五:1938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民众之中。

(4)材料五毛泽东发表的文章《______》,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毛泽东认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源是民众,据此提出实行______战争的路线。

材料六: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材料七:1946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这件“大喜事”是指______;经过谈判双方签订的文件是“《______》”;材料七中毛泽东分析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因素是获得广大______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材料八: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6)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此战役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7)请你概括毛泽东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