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折磨/折本 吭声/引吭高歌 笔力遒劲/疾风劲草
B. 喧嚣/渲染 聚集/骤雨猝至 色彩斑斓/无耻谰言
C. 踏青/踏实 禁锢/忍俊不禁 正人君子/正月初一
D. 胆怯/祛除 殉国/徇私枉法 摩肩接踵/重于泰山
2、对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一项( )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B.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C.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D.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别同学平时学习马虎而考试作弊,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学校将会加大教育的力度。
B. 一首《扬州慢》,她仅读了两遍就记住了,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 超市正在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 新的交通规则将在全国施行,而个别司机却不以为意,没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洨河(jiáo) 雕镂(lòu) 燕然勒功(lè) 因地治宜(zhì)
B.契合(qì) 遒劲(jìn) 惟妙惟肖(xiào) 重峦迭嶂(dié)
C.逻辑(jí) 丘壑(hè) 人才济济(jǐ) 瘦骨嶙峋(xún)
D.推崇(chǒng) 桥墩(dūn) 交头结耳(jié) 拾级而上(shè)
5、古诗鉴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 _________ 。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完成下列默写。
(1)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结合以下材料和《经典常谈》探究朱自清为什么要改写经典作品。
《史记》版:
天汉二年秋,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
朱自清版:
天汉二年,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五千兵,出塞打匈奴。匈奴八万人围着他们;他们杀伤了匈奴一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大半。箭完了,又没吃的,耗了八天,等贰师将军派救兵。救兵竟没有影子。匈奴却派人来招降。李陵想着回去也没有脸,就降了。
8、阅读《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后回答问题:
①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②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③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④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⑤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⑥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⑦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⑨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⑩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根据第 ②–④段的内容,请你用短语概括“我”种花养草的历程。
挖泥撒种 ─ ─ ─ 不再养花
【2】《花经》是一部介绍养花的书,为什么作者读了《花经》的序言后反而不再养花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4】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9、作文。
请以“再走一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