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而发动的起义是( )
A.广州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绍兴起义
3、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谁被任命为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A.刘少奇
B.林彪
C.彭德怀
D.刘伯承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展
B.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C.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下列表格和示意图共同反映了人才的变化,但原因不同。影响人才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曹魏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
A.民族政权并立 商品经济发展
B.选官制度变革 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科举制度完善
D.政治中心变迁 封建经济发展
7、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8、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清华大学 C. 京师大学堂 D. 复旦大学
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共进行的斗争有( )
①抗美援朝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述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长沙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百团大战——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1、如图中的人物领导的起义被称为
A.甲午海战 B.义和团运动 C.中法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2、深受邪教影响,有些人生了病不去医院检查,不吃药,不打针,不相信科学,愚昧盲从。我们可以用下列哪次运动中所提倡的“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观点来说服他们
A. 新文化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
13、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临战犹豫不决
C.清朝社会经济落后
D.清朝的政治制度落后
14、“两弹一星”指
①原子弹 ②氢弹 ③导弹 ④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风景秀丽
B.率先包产到户
C.富有革命传统
D.民俗文化丰富
1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如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有 ( )
①廊坊阻击战 ②黄海大战 ③太平军杭击洋枪队 ④虎门之战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7、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
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C.为英国的侵略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18、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活动大多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变法维新——戊戌变法 B.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C. 抗日救亡——黄埔军校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19、“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其中第二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2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每周评论》
21、袁隆平的___________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__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2、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其中不乏有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1)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组织组成_______积极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结果虽然失败,却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4、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5、________年,中华民国成立; ________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 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1953年,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原则。今天,这一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8、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史实。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
(2)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
30、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2)1927年,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哪里?在这里创造了什么局面?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综上,你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出哪些认识?
33、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掀起两次伟大抗争分别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日本法西斯势力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指出:“徐州于二月上旬敌由兖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岌岌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之镇静处之,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蒋介石通电全国:“台儿庄之境,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材料三
中共七大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开幕。毛泽东向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的同时,要让那些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有发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 ——摘编自李颖《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日本夺取中国东北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为夺取中国东北发动了哪一事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胜利的积极影响。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做了怎样的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