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黄埔军校又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它的创建者是(  )

A.周恩来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孙中山

2、北京冬奥会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新发展理念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邓小平同志曾说:“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______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_______中应填入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九二共识”

D.“一国两制”

4、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D.根据地建设伟大成就

5、它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 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它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6、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朝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是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哪次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害?

A. 萍浏醴起义

B. 广西起义

C. 安庆起义

D. 武昌起义

7、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鸦片战争

8、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此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发现了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青蒿素

D.青霉素

9、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出现于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0、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是

①美国军队炮轰广州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④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

B.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允许在华开设工厂

12、下列斗争史实的先后顺序为

①二次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中华民国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3、下图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中列出的三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92、抗美援朝战争

9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94、尼克松访华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C.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D.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14、下列属于孙中山提出的革命口号有(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②“自强”“求富”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民族”“民权”“民生” 

⑤“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15、“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材料中评价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1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主要的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就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7、据《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之, 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件是指

A.天京事变

B.天京陷落

C.北伐、西征失败

D.永安建制

1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该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日本侵华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主要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C.日本的军事力量可以进入中国内地

D.主要侵略方式由资本输出变为商品输出

20、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D.两万五千、万里长征

【2】某班学生为展览搜集资料,可以选择的素材有

①同盟会成立②南昌起义③辛亥革命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27年9月,___________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举行秋收起义。

 

 

22、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3、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中,上海被迫开埠通商。

(2)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3)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__________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____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25、1895年4月_________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

26、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______________;1956年_______(会议)的召开,开启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8、2016年,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举行,全球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陆。在历史上,从16世纪起盛行一种欧洲﹣﹣非洲﹣﹣美洲的航行和奴隶贸易,它为美洲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这种航行和奴隶贸易商被称为“________

2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为代国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30、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与时俱进是中国人的风采,也是中国人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的运动是什么?代表人物一例?

(2)“敢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是哪次运动的人物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大功绩是什么?

(4)高举“民主”“科学”运动是什么?什么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32、近代随着西方的侵略,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请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新文化运动期间,由陈独秀创办、成为当时宣传新思想的阵地是?

(2)洋务运动期间,开启了中国新式教育的是哪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设立,发展为今天北京大学的是哪所新式学堂?科举制正式废除是在哪一年?

(3)辛亥革命后,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写出图片所反映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4)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行驶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总特征。

33、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化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工业化起步”有何作用?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哪些重大失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为了重温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探索,八(6)班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党在我心中”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1921年,在图一、图二中的两地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二:这首诗描述了红军长征过程所遇到的困难,请问:红军长征的意义是什么?期间召开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历史的回顾,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