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迥异反映了

A.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2、中国1902——1904年翻译西方书籍统计简表

由统计简表可知,这一阶段的翻译著作( )

A. 侧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B. 重点关注中国未来政治发展

C. 全面宣传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D. 深刻反思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3、《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北伐战争胜利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4、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稿》中写道:“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已经十分腐朽的地主阶级……他们把自己从人民群众中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这也是决定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据此,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军备废弛

B.清政府经济落后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英国人准备充分

5、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依据进行土改的。解放区的土改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①《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土地改革总路线

③减租减息政策             ④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的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A.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D.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

7、图所指的战争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9、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警世钟》 D.《劝世良言》

12、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是(       

A.彭德怀

B.佟麟阁

C.叶挺

D.蒋介石

13、使北平学生们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直接原因是

A.东北三省的沦陷

B.伪满洲国的建立

C.“华北自治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4、他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6、1860年,根据《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

A.天津

B.牛庄

C.南京

D.台湾

17、下列表述中与北伐战争相关的是(   )

A.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 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8、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19、1951年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握着阿沛.阿旺晋美的手说欢迎你们到北京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家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就能办好。当时商量的事是(   

A.开国大典   B.西藏解放   C.政协召开 D.南京解放

 

20、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举行

C.南京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紫云《亚鲁王》列入______遗产名录,对紫云苗族文化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8分)

(1)山西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

(2)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_______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23、民主与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五四运动中陈独秀亲自起草《________》,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26、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____战役,歼灭了大量敌军。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7、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其中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日本在1895年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沙市、重庆___________、杭州四地为商埠。

28、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到1956年底,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所有加入“高级社”的社员都处在一个起点上,没有人再从合作社那儿收到土地和农具的租借费。富农和中农的财产实际上已被充公。在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政府再一次举起了阶级斗争的旗帜。“社”指的是________

30、近代历史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  

(3)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的条约  

(4)赔款最多的条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的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和探索救亡图存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历史事件。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举出一例其创办的军事工业。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5)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

(6)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它所高举的口号是什么?

(7)从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说出“863”计划内容。

 

3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社会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3)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什么战争后?材料中的“和约”指的是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走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