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5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5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
B.中英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以税收作为战败赔款的担保
4、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5、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6年底),中国农民 ( )
A.走进了城市,成为了城市居民
B.分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失去了刚刚到手没几年的土地所有权
D.收入大为提高,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6、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革命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好处。”这里的“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 )
A.勒索巨额赔款
B.割占大片领土
C.强租优良港湾
D.划分势力范围
9、自近代以来,上海总能引领中国潮流。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
②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③《申报》创刊
④拍摄第一部无声电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④
10、“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中国取得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1、小明计划明年国庆节去参观辛亥革命遗址,你猜他会去哪里呢?( )
A.武昌 B.北京 C.天津 D.上海
1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仿制成功第一架歼五型歼击机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D.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设投产
14、日军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30多万,制造令世人发指的大屠杀的地点是在
A.南京
B.北京
C.沈阳
D.卢沟桥
15、“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基于这一认识李鸿章等人创办了
A.一批近代新式学堂 B.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C.一批近代报刊杂志 D.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16、它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君主专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它”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17、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即( )
A.内部叛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共同镇压
1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 ( )
A. 1980年建立首批经济特区 B.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1991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9、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新文化运动的躁动就没有五四这样空前规模的爱国群众运动,也不可能形成独特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打击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20、建国初期,领导者们希望建立一个与旧王朝截然不同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度。这里的"国"是
A.中华民国 B.天平天国 C.大清帝国 D.中华帝国
21、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提出对台湾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均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历史上称作“________”。
22、“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2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________,大革命失败。
24、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_____________(战争)。近代以来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2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_____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____胜利结束。
26、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
(1)鞍山
(2)长春
(3)沈阳
27、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和平解决;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28、请写出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历史知识。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 ______ 》。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的皇家园林是 ______ 。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______ 。
(4)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 ______ 》。
(5)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是 ______ 。
(6)解放战争中,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______ 。
29、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砥砺前行的盛会。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有哪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战役?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请回答:
(1)励精图志的中国人民,在漫漫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个盛世局面,如“文景之治”等,再举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三个盛世局面的名称。
(2)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使命,请列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建国期间,她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答三项即可)
(3)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史党史的认识。
33、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2)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该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其影响如何?
(4)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4、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独立之路)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第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此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富裕之路)
材料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2)依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并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作用。
(强国之路)
材料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