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曾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
A. 北京大学 B. 工农革命学校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抗战时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地主阶级背叛了革命
B.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C.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 合作化 B. 赎买 C. 公私合营 D. 合作社
4、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下列哪一文件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庶民的胜利》
D.“二十一条”
6、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以下情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②①
7、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的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8、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
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
9、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 )
A.学生
B.商人
C.军警
D.工人
10、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农民阶级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开始于( )
A.安徽凤阳
B.福建厦门
C.广东汕头
D.江苏南京
12、以下图片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兴中会的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再现历史场景时不该出现的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陕北会师
D.转战陕北
14、如下图所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15、兴化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 北京
B. 上海
C. 南昌
D. 武昌
16、“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A.土地革命的作用
B.包干到户得原因
C.包干到户的成效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7、据《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记载:“夷人领马队闯入(北京)海淀……放火将园门烧毁,树木朝房,皆成灰烬。”这一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义和团运动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8、仔细观察以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沙俄侵占我国领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后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沙俄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侵占中国土地
D.造成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危机四伏的局面
19、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下图杂志《革命》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20、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2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起义军称“_____”。
22、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______》。
23、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__________海军。
24、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___________________,遭到举国反对。
25、“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支英勇的部队是____;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____。
26、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________。
27、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8、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在上海结成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3)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伟大领袖,当家做主——
(2)身堵枪口,壮烈牺牲——
(3)抗美援朝,三军统帅——
(4)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
(5)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0、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_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有哪些?
3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几个?
(2)根据《马关条约》,中国的哪些领土被割让给日本?
(3)对比《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图1 | 图2 |
注:此图为1950年11月17日南昌市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人民政府给农民发放的土地所有权证
材料三:1958年底,全国七十四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二万六千个人民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答出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图一事件消灭了哪一阶级?图二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