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秦国在战国后期最为富强的原因是       

A. 重视兴修水利

B. 实行商鞅变法

C. 牛耕得到推广

D. 使用铁制农具

3、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侵华军队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借鉴外国经验。但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下列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B. 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C. 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一“上谕”发布的时间应该是(     

A.1895年

B.1901年

C.1903年

D.1905年

6、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次签订的议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

B.人民公社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

8、如图是1950年流行的一幅木版画《争阅土地改革法》,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

B.废除了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农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

D.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9、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做任何的规定。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与鸦片贸易元任何关系

B.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C.英国害怕受到国际舆论谴责

D.中国已默许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0、(题文)刚刚热播的历史大剧《台湾•1895》,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让观众倍感荒唐的原因是(  )

A. 圆明园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

B.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D.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11、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现在( )

A.北京 B.济南 C.上海 D.长沙

12、有人拍摄了五星红旗在不同地方第一次升起的四个瞬间,其中体现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A.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升起

B.五星红旗在拉萨升起

C.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D.五星红旗在澳门升起

13、某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里的“民贼”指的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作霖

D.唐继尧

14、“条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15、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魏源

B.道光帝

C.林则徐

D.李鸿章

16、广东省给了深圳优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为深圳提供了大力支持,包括大量人才、劳务工、物资粮食供应。这反映出在促进深圳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A.地缘优势

B.人口充足

C.政治因素

D.市场扩大

17、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要求(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尔康,亦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洁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诗词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解放南京

B.占领上海

C.进入北京

D.渡过长江

19、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公车上书

20、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其中“一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7年,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_

22、1927年4月,_______________成立,它代表____________的利益。

23、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4、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各个阶级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

1农民阶级________________

2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

 

2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7、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

28、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9、后期努力

(1)重建领导核心: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________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30、抗美援朝目的: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口号?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33、代表人物

(1)中央:以____为代表。

(2)地方:以_______等人为代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讲和变迁。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权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式正式走向多元化。

——《中国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根据表中辛亥革命前后礼节、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服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列举了改革放前后我国人民在服饰上面的变化。也请你在食、住、行、用四个方面选一个方面列举两到三种具体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