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势力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一边倒”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近代从我国割占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哪国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德国

4、下列社会生活的新景象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是 (  )

A. 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   B. 出现“黄金周”旅游热

C. 凭票证购买日常用品   D. 私人汽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

5、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进行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该事件的发生与清政府签订的某一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就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有这密切联系。该条约是  (   )

A. 《辛丑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和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国内考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上述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

D.维护人民利益

8、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厘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列结构图中间空白处应填写(       

A.“两个凡是”方针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刘少奇得到平反

9、“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辛丑条约》

10、按主题归类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是鹤茗同学归类整理的知识点,其中能够体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民族利益出发,发挥全民族团结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史实包括( )

①捐弃前嫌,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接受改编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   

③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战场抗战 ④《论持久战》阐明方针,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12、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A.李秀成

B.邓世昌

C.左宝贵

D.谭嗣同

13、1954年9月,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经历的活动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通过《共同纲领》

C.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14、《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5、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16、三大战役结束意味着(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

 

17、通过历史现象认清它的本质特性是理解历史的关键。以下历史事件与其性质关联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B.戊戌变法——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彻底反帝爱国的革命运动

18、“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A.辛亥革命

B.公车上书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19、如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0、我国的教师节是

A6月10日

B9月10日

C.8月10日

D.10月10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3)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23、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24、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25、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是在______年。

26、填空题: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__________

(2)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

(4)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战争是: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是:__________

27、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

28、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等准备在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29、结合所学知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判断并选写出相关内容(填字母)。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历史史实描述的事件标志着_______。

(2)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会议是_______。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这个自治区是_______。

(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

(5)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_______。

相关内容: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内蒙古自治区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E. 西藏和平解放

30、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到1956年底,(     )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一个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探索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什么转变?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建立?

(2)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率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的什么地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2、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通过什么政策达到公私合营的状态?

33、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决策篇:

(4)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外交篇:

(6)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7)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个国际性组织?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人民的抗争

材料一“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四“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反映出农民怎样的愿望?

(4)材料四中的“妖”指的是什么?“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5)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